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看哭上億人:“因爲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一把傘。”

400元在北京度過一個月,還資助4名孩子上學,可能嗎?

清華大學一名安徽籍貧困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了我們:

當然可能。

今天,清華“樹洞”裡的一則匿名自白,衝上熱搜,刷爆全網。

一個來自清華的貧困學子,用最樸素且真實的文字,擊中了上億網友的心靈。

(爲了方便講述,我們稱主人公爲小A)

2014年的高考,小A考進了安徽省的前十。

中國最高學府之一的清華大學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但這卻讓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

“我來自單親家庭,家裡是困難戶。從我上大學起,家裡就拿不出一分錢了”。

5000元學費,加上740元住宿費,對於小A的家庭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好在有助學金和獎學金撐着,但這些錢在付完學費後,也僅僅只夠讓小A吃飽飯。

小A給大家算了筆賬,自己一年所有的錢分別來自5000元助學金,5000元新生二等獎學金,3000元企業類型的獎學金,也就是總共13000元。

減掉6500元的學雜費,他還剩下6500元。

電腦幾乎成了每個大學生的標配,所以小A從6500裡拿出3200用於買電腦,剩下的3200要平均分配到一學年的8個月之中,算下來,一個月的生活費只有400元。

400元什麼概念?

主頁君2012年上大學,每個月只有1000元生活費,全寢室最少,平均每天只能花30元,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而主頁君的1000元是在湖南花,而小A的400元,是在物價相當之高的北京花。

但小A非常感恩這一切:

“只有窮過的人才清楚,雪中送炭遠勝於錦上添花”。

小A將生活費的預算,卡死在了10元每天。

也就是說,我們隨手買的一杯奶茶,可以夠小A吃飽穿暖過上兩三天。

10元每天,意味着每一筆支出都得精打細算。

小A的菜譜讓人看了非常心疼:

幾乎看不到肉的影子,儘可能挑便宜的主食吃,因爲只有那樣才能用最少的錢吃飽。

這句話看得人太心疼了

偶爾小A也會吃些肉改善伙食,當然也是建立在那道肉菜足夠便宜的前提下。

每次用米飯就湯汁,把盤子都沾得乾乾淨淨,這樣一頓飽餐後,小A非常滿足。

小A不是沒有嘴饞過,他也想和其他同學一樣,喝飲料,吃西瓜,但看着兜裡的10元錢,他只能咽咽口水。

400元的生活費,小A一天只花10元,每個月還能存下100元“鉅款”。

他會用這筆“鉅款”去處理其他生活瑣事上的花銷,10元理髮,10元洗澡...每筆錢都會嚴格控制。

就這樣,小A還能從幾個100元中,“摳”出100元存下來應急。

省錢,無非從“衣食住行”中下手。

大一大二這兩年裡,小A沒喝過一杯飲料,沒買過一件新衣服。

往返於學校與家之間時,小A從不坐高鐵或動車,而是選擇唯一一趟從安徽到北京,依舊有硬座的空調列車。

加上學生證的折扣,車費大概70元,但小A常常只能買到站票。

將近12個小時的路程,在小A看來沒什麼,搬個小板凳看一宿書也就到了。

小A說,他大學四年所有火車票的價格加起來,都不比北京往返上海一趟的高鐵貴。

而北京往返上海一趟的高鐵票價,大概在1000元左右。

如果耐心看完小A的長文,你會發現,小A對每一個幫助過他的人都銘記於心,並心存感激。

他感謝同學們沒有拆穿自己是因爲沒錢而拒絕參加集體活動;

他感謝清華大學的資源和資助,以及哪哪兒都有的免費的水,讓他省了不少水費;

他感謝企業給他資助,還送了他人生中第一臺智能手機和第一輛自行車;

他感謝那個在經濟上無法給他任何支持的家庭,即便家裡取暖靠燒柴,治病靠喝熱水,他也覺得“父母並不欠我們什麼”;

他還感謝這一路上給予他幫助的老師、愛心人士,是他們的指引和幫助,讓他成爲了一個善良、正直,能夠靠讀書擺脫貧困的人。

小A真誠地感謝着每一個照亮過他的人,爲此,他每年都要手寫兩封信,一封給資助過自己的企業,一封給資助過自己的基金會。

他會在企業家們生日的時候,拍小視頻送上祝福。

真是個溫暖又善良的人啊。

小A從不抱怨命運的不公,反而感激世間的善良對他的眷顧。

於是,他做了兩個決定。

大三開始,小A開始做家教,一直做到保研在清華繼續讀書。日子雖說不上翻天覆地,但跟捉襟見肘的大一大二相比,改善了不少。

所以他的第一個決定是,不再申請助學金。

“那些錢(清華提供給研究生的助學金)就像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還是留給更需要的人吧。”

一直被善良的光亮普照,這讓小A想要成爲光,並散發光,將愛傳遞下去。“我想哪怕照亮一個人也好”。

於是,他做了第二個決定:每學期拿出3200元資助四名家鄉的貧困生。

當然,小A並不是只提供資金,每次放假回家,他都會給四個小朋友開上一整天的會,告訴他們自己眼裡的世界有多廣闊,好給孩子們一些走出山村的動力。

其實不難推斷出,2019年讀研一的小A纔剛剛畢業不久,經歷過社會捶打的人也都知道,畢業生的工資普遍都不高。

小A在樹洞的回覆中也證實了“工資不高”這一點。但他依舊在堅持資助那些小孩。

每學期3200,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捫心自問,又有幾個人“捨得”將3200元拿去資助他人呢?

主頁君也自覺沒有小A高潔,在我心中,小A是一個大寫的人。

知恩圖報這四個字,往往不需要做多大的事去詮釋,可以是給資助自己的人真誠寫一封感謝信,可以是資助下一個在困境中的人,也可以是回到家鄉,告訴孩子們外面世界的廣闊。

這就像清華校訓所說的那樣: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這句話也一直是指引小A前行的明燈,“我們所得到的一切,應該有相應的德行去支撐”。

在自白的末尾,小A還說出了自己的一個願望——

在未來的某一天,自己能否有能力成立基金會,去親力親爲地幫助那些像他曾經一樣貧苦的孩子。

因爲“我接受了這一切,那麼我就該做出相應的回報,匹配我的德行”。

陰雨連綿的生活過後,總會有人化作彩虹,成爲他人生命中的一抹絢爛。

向下滑動閱讀自白全文

受限於經濟條件,總有人要面對貧窮和苦難。

但值得謳歌的,從來都不是貧窮,而是衝破貧窮的堅定,和照亮他人的德行。

所以,主頁君真正被小A打動的地方不是他前半生的貧苦,而是他“走出貧窮”的方式——

在周圍同學的零花錢足以支付每天一杯飲料一個西瓜的時候,他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吃到一口食堂裡最便宜的肉就無比滿足;

家裡沒有能力提供經濟上的支持,那他就靠自己去做家教賺錢。在他的幫助下,一個學生在考試中得了98分;

已經窮到如此地步的他,卻拒絕在研究生時期繼續申請助學金,因爲有人比他更需要那筆錢;

小A真誠地感謝那些幫助過他的人,並且每年都會給那些企業家和基金會寫信,這說不定也會讓那些資助者更加堅定自己做慈善的心;

剛畢業的他,並沒有過上所謂逆襲的人生,日子也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他卻會贊助家鄉的孩子們讀書,將愛傳遞下去;

這纔是小A身上,最動人的地方。

如何“回擊”上天給予的貧窮?

小A選擇了幫助更多人擺脫貧窮,從而讓這個世界減少冷漠,也讓受困在山區的孩子有了更多的選擇。

善良如果一直在你我之間傳遞,那這個世界就會減少很多困苦。

擺脫貧窮,可以指過上富足的生活,擺脫物質層面上的貧窮,也可以指精神上的充盈:父母健在、工作順利已是生命的饋贈,然後提升自己的德行,去回報命運的給予。

ref:

@當代語言藝術

本文系原創文章發佈,作者:阿美,當地出稿比較慢的美女。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