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幼蟲從水域走向陸地 興大團隊首次發現臺灣半陸生水蠆

小型的微刺晏蜓水蠆在苔蘚上行走。(興大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大三生胡芳碩 3年來研究昆蟲在國內發表15篇國際論文。(興大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蜻蜓的幼蟲水蠆是水棲昆蟲,中興大學聯合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微刺晏蜓水蠆能在陸上行走、獵食等特殊行爲,此爲國內首度發現,並發表在國際期刊 「國際蜻蛉學」。該論文作者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大三生胡芳碩20日表示,大多數的水蠆只能生活在水中,能在陸地上長時間活動相當罕見,在國外也只有極少數的案例。

聯合研究團隊由中興大學、臺北市立動物園及薇閣中學田園教學中心組成,團隊指出,蜻蜓的幼蟲稱水蠆是水棲昆蟲,大多生活在如湖泊或溪流等水域環境。水蠆是水中常見的掠食者,會捕食孑孓、蝌蚪、小魚等生物,成長後爬出水面羽化爲蜻蜓。

胡芳碩表示,發現微刺晏蜓水蠆完全是個意外!他在山坡上的小流水旁翻石頭、尋找隱翅蟲,沒想到竟然翻到了水蠆,想都沒想到會在陸上發現水蠆,再進一步調查發現,比較小的水蠆在白天時會在苔蘚上面行走;晚上也曾看到大型水蠆懸吊在葉子下方。而在實驗室飼養時發現牠們很少下水,甚至會在陸上捕食,都大大顛覆水蠆一定住在水裡的既定印象。

胡芳碩表示,大多數的水蠆只能生活在水中,水蠆能夠在陸地上長時間活動相當罕見,在國外也只有極少數的案例,這次首度在臺灣發現微刺晏蜓的水蠆在陸地上特殊的生活方式,揭開水蠆也能在陸上活動的可能性。

興大指出,蜻蜓是水域環境調查中相當重要的生物指標,不同種類的蜻蜓棲息在不同的環境,能夠反映出水域環境的狀況,微刺晏蜓是行蹤隱密的蜻蜓,在臺灣主要分佈在中低海拔的原始林,喜好在瀑布區活動,與水蠆的棲息環境有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