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雅迪,腳踢小牛!拿捏中產的電動車狂攬66億,網友:智商稅
引言:從平衡車到兩輪電動車,九號500萬臺下線,半年掙了66億,上萬一臺的電動自行車,到底誰在買?
9月30日,九號電動宣佈第500萬臺智能兩輪電動車下線,而距離第400萬臺下線,僅僅過去3個多月的時間。
想當初,九號完成第100萬臺下線,還需要耗時27個月。
從27個月到3個月,九號發展確實猛,銷量也是節節攀升,在今年上半年中國區銷量達到了119.84 萬臺,同比增長123.18%。
當然,光看銷量還不夠,一個好企業,還要看營收增長和賺不賺錢。
2024年上半年財報公佈,九號電動車營收66.66億元,同比增長52.2%;淨利潤5.96億元,同比暴增167.82%,半年淨利與去年全年相當!
營收和淨利雙增長,淨利更是實現三位數增長,展現了強勁的市場表現。
這個才成立5年的電動車品牌,曾經以小米代工廠身份出現在公衆視野,如今正成爲電動車行業的新寵,頗有一股“拳打雅迪、腳踢小牛”的態勢。
半路“殺”出的黑馬
九號靠高端拿捏新中產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對比其他同行就知道九號有多能打了。
今年上半年各大電動車企業都公佈了財報,行業扛把子雅迪依然營收領跑,營收達到了144.14億元,但同比下降15.4%,淨利潤也下滑12.9%。
而“電驢二哥”愛瑪雖然營收同比增長了3.66%至105.91億元,淨利潤也是同比增長6.24%至9.51億,但是作爲行業老二,愛瑪這個增速和九號相比,明顯是不夠看。
這幾年電動車市場內卷加劇,錢是越來越難賺了,行業老大都無法獨善其身。
然而在這個行業混戰中被各方“圍剿”的九號,卻脫穎而出成爲一匹“黑馬”,營收和淨利雙雙增長,淨利更是暴漲,半年就賺到了去年全年的淨利。
最關鍵的是,這還不是靠打價格戰得來的亮眼業績!
衆所周知,九號賣得比普通電動車貴,其車型大部分價格都在4000-6000元左右,更有幾款上萬的高端車型。
在消費降級下,定位中高端的九號電動車還能有這樣耀眼的成績,屬實是讓兩位行業的“老大哥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而強勁的電池續能和智能的操作體驗,更是讓九號上榜了“新中產通勤三寶”,近萬元一部的通勤電動車,就已經把九號和其他普通電動車拉開了一個檔次。
不得不說,九號用高於普通電動車的兩倍價格和靈活搶眼的外觀,巧妙地抓住了新中產攀比和追求特立獨行的心理,跑到了電動車鄙視鏈的上游,狠狠拿捏了新中產。
除此之外,“智能化”更是讓九號能在一衆“內卷”靠低價吸客的電動車品牌中完勝的關鍵。
九號的智能化,不是渾水摸魚僅僅是一個顯示屏就搞定,而是讓用戶能體驗到騎行與手機智能互聯、輕鬆掌控騎車樂趣的極致體驗。
當傳統的老牌電動還在無底線打價格戰的時候,九號電動車已經靠着與衆不同的外觀、“真智能”的屬性和更高的改裝潛力,滿足了一衆喜歡耍酷的年輕人追求拉風時尚的需求,難怪它業績能扶搖直上,盈利迎來暴漲。
出道就自帶光環的九號公司
實際上,在品牌創立初期,九號是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成立兩年就拿到了小米、紅杉資本、順爲基金等資本共同注資的8000餘萬美元,是資本的寵兒。
2012年創立的九號,得到資本助力後,更是上演了一把“蛇吞象”的戲碼,在2015年4月斥資6100萬美元全資收購世界平衡車鼻祖Segway,將所有專利技術攬入囊中,之後相繼推出了平衡車、滑板車產品。
自此,九號就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企業,搖身一變成掌握數百項專利技術的平衡車大佬。
而且小米不僅出錢,還出力!雷軍甚至都爲九號的平衡車帶過貨,還將九號的所有產品都入駐了小米之家和旗艦店等各種渠道。
靠着小米的深度賦能,九號公司在2020年10月29日登陸了上交所科創板,當日市值271億元。
只不過,就像那句話說的,所有命運的饋贈,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雖然九號確實靠着小米的渠道,實現了騰飛,但是這個代價就是,賺的錢都給小米了。
所以,在2017年-2019年,九號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爲-6.27億元、-18億元和-4.5億元,三年時間累計虧損近30億元。
眼看這麼下去不行,所以九號就想着“去小米化”,但是九號也沒有一下子全部拋棄掉小米渠道,而是採取逐步脫手的過程,到了2023年,九號在小米的渠道營收佔比就只剩下了4.3%。
但是,沒有小米這個靠山,九號的平衡車和滑板車業務就隨之暴跌。
在2024年Q2季度財報中,九號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業務僅有不到10億的營收了。
從公司的第一主業務,滑落到第二、第三的業務。而第一主業務,就是九號的電動車業務了。
2019年才入局電動車的九號,正好撞上了2019年4月發佈的新國標,大量的電動車更新換代。
九號自然就吃到了這波政策紅利,更重要的是,在電動車這個紅海市場,九號不打價格戰,打的是科技戰,用做平衡車的靈感來做電動自行車。
恰逢新能源汽車井噴發展期,九號電動自行車的鋰電池長期續航和智能互聯的體驗,給了很多買不起四輪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平替”的選擇。
就這麼連續踩中了風口,九號電動車一路高走,更是一躍成爲了中高端電動車的龍頭企業。
小牛跌倒,九號吃飽
作爲高端電動車的代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九號的前輩“小牛電動”了。
小牛電動車創始人李一男
小牛成立於2011年,在當時雅迪、愛瑪等老牌電動車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小牛電動另闢蹊徑,不走尋常路,搶佔了高端電動車的空白市場,憑藉“鋰電池”和“智能化”打出一片天。
畢竟,一個通勤電動自行車,走高端賣高價,主打的這種反差感,本身就自帶“流量”。
圖源:小牛電動新品發佈會
所以,作爲初來乍到的小廠,在高端這個賽道上沒有對手的小牛,在剛進入行業的時候確實勢頭很猛。
2021年,小牛一度達到了41億美元的市值巔峰,銷量超越愛瑪,直逼行業老大雅迪!
只可惜,在高端電動車賽道佔據優勢的小牛,後來就“飄”了,其創始人李一男看到新能源造車的龐大潛力,開始心癢癢,也想進軍四個輪的新能源汽車。
結果沒想到,雄心勃勃入局新能源汽車,卻落得了銷量慘淡的境地,一腔熱血被潑了冷水。
順帶着也連累了小牛電動一路倒退,其就從智能電動車榜一的位置跌落,拱手將中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讓給了九號。
時也命也,但是不管怎麼說,小牛在推動智能電動車這條路上,至少也是有功勞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被吐槽是“韭號”?
只不過,雖然九號成功追上了它的前輩小牛,但是它的面前還有幾座難以翻越的大山,穩居行業頭部的雅迪和愛瑪。
儘管從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來看,九號似乎還能跟雅迪掰掰手腕,但是雅迪一年銷量將近千萬臺,靠的“薄利多銷”取勝。
這幾年經濟調整導致的消費降級,讓大衆更關注性價比,所以九號想要取代雅迪還有些難度。
更何況,九號也深陷和小牛一樣“物非所值”的槽點!
賣出高價的高端電動車,卻被抽檢出不合格。價格與品質不匹配,到頭來發現是“智商稅”,這個毛病也同樣體現在九號身上。
7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2024年上半年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結果情況通報》,九號生產的獵戶座5Z被抽檢出不合格,獵戶座5Z的3C認證還在當天被撤銷了。
這款車型還是九號明星產品之一,零售價10499元起,一萬多的電動車,卻存在不合格的記錄,難免讓想買它的顧客望而卻步,也不怪有網友直呼九號不如叫“韭號”。
而且與高漲的業績相比,九號的股價卻是“跌跌不休”。
從2021年2月開始,九號公司股價就開始轉跌,今年2月更是跌至每股22.86元的最低谷。截至10月8日收盤,九號公司股價爲56.8元,較其高點仍然是下跌了49.6%。
兩輪電動車作爲普通大衆出行的工具,大家更在乎的是在馬路上的安全,什麼電池續航和智能操作,只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作爲一個交通工具,最重要的還是質量本身。
不管怎麼說,九號想要做好高端市場,還要真正爲大衆提供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的電動車。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發表您的意見或者看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