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多變 賴清德提兩問題:特別注意基層生活感受
多變的全球經濟 賴清德提這兩問題要特別注意基層生活感受。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左)15日在前屏東縣長潘孟安(右)陪同下到中央黨部登記, 並發表簡短談話,請給他機會帶領國家團結國人,一起「拼經濟、護民主、強國防、保和平」,共同完成守護臺灣、促進民主和平繁榮的新時代使命,「此時此刻,我們都是臺灣隊,『Team Taiwan,挺臺灣』,讓我們一起加油,讓臺灣成爲民主世界的MVP。」(王英豪攝)
民進黨今中常會,邀請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以「2023年經濟展望-詭譎多變的2023年全球經濟」爲題專案報告。會中黨發言人張志豪會後轉述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聽取報告後,對於張建一提到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及通膨,裁示要特別注意基層民衆生活實質感受。
賴清德指出,今年臺灣經濟面臨四大挑戰,其中包含升息導致的金融不穩定、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地緣政治衝突所造成的產業鏈重組,以及氣候變遷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等因素。「去全球化」、「貿易戰與科技戰」、「俄烏戰爭」、「新冠肺炎疫情」等在過往幾十年全球經濟發展脈絡罕見的情況,更讓全球經濟發展面臨逆風的困境。
他說,也看到不論是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世界銀行(WBC)、或是經濟合作暨貿易組織(OECD)都預估2023年全球經濟以及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將會下滑,臺灣的經濟當然也會面臨挑戰。
他指出,但臺灣所面臨的經濟挑戰雖然嚴峻,但政府在通膨問題上是採取以溫和的緊縮貨幣政策降低通膨;在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上,政府早已提出「臺商回臺投資方案」,同時鼓勵根留臺灣的企業加碼投資臺灣。
他說,另外,政府也配合修改法令,例如臺版晶片法,鼓勵擴大投資臺灣,確保科技優勢;在面臨全球及中國大陸經濟的放緩,政府編列將近6000億元預算,擴大公共建設投資,提振臺灣內需;再加上疫後強化經濟及社會韌性條例與預算的投入,就是要爲人民減輕負擔與穩定民生物價,維持經濟成長動能。在面對氣候變遷上,政府也將投入9000億元,達到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
賴清德表示,根據張健建一院長特別有強調,今年國民所得雖然已經超越韓國了,臺灣的總體經濟表現也不錯,但是應該要特別注意兩個事情。第一個,就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特別是成本增加、訂單減少,要特別予以紓困。另外一個,張院長特別提醒的,物價指數提高,通膨造成民生的影響,特別是針對中低收入、外食族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特別去注意到基層民衆生活實質感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