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產業洗牌 500強旗下基金佈局多元格局機會 | 投資人說
嘉賓簡介:
博原資本 管理合夥人及董事長 蔣紅權 博士
自 1996 年起在博世集團工作,積累了廣泛的汽車和電子行業經驗,2008 年,作爲創始成員加入博世創投。2021 年,作爲聯合創始人發起成立博原資本。
參與並主導投資的項目包括 Torqeedo(已被 Deutz 收購)、EpiGaN(已被 Soitec 收購)、Movidius(已被 Intel 收購)、WaveOptics(已被 Snap 收購)等。
專注於人工智能、汽車技術、物聯網、AR/VR、半導體及區塊鏈相關技術領域。
擁有德國柏林技術大學自然科學博士及物理學碩士學位。
一、汽車領域或將長期被中國市場主導
第一財經 高 遠
感謝蔣博士接受第一財經專訪,博原資本因爲有博世的產業背景,如果我們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當下中國市場是否仍然是整個汽車產業鏈當中最有潛力的市場?
博原資本 蔣紅權
中國市場從體量上來講是全球最大的,跟美國、歐洲市場相比,中國市場的體量要大很多,汽車界的一家公司如果在中國市場上站不住腳的話,就不可能成爲一個全球玩家。
另外一點,近幾年中國在新能源車領域確實有了先發能力,包括整車、零部件、新能源技術等垂直領域,我們認爲汽車領域可能今後會長期由中國市場來主導。
從投資機會上來講,每年都會有變化,投資的方向、投資的重點,我們也在不斷考量,每過半年都會進行一些調整。
二、從產業鏈到研發全流程 中國汽車產業投資機會凸顯
第一財經 高 遠
我們看到,過去的十年中,博世集團在中國的投資已經累計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它在產業當中佈局還非常密集。在這些產業鏈的佈局當中,從您的角度來看,哪幾個賽道是您比較看重的賽道?
博原資本 蔣紅權
博世的投資最近這幾年質量越來越高,在人工智能、氫燃料電池以及自動駕駛方面,我們都有一些研發中心挪到了中國,不僅是生產的產線投資,還把全球最先進的研發團隊以及技術挪到了中國。
博原資本作爲博世集團市場化的投資平臺,也是圍繞着博世的這些動作以及產品和生態鏈進行投資佈局的。
我們過去幾年投的非常廣,從整車,比如新能源商用車到滑板底盤、重要軟件系統,比如熱管理系統、第三代半導體、車規級半導體,我們都做了佈局,可以說是一個整產業鏈的投資。
第一財經 高 遠
在這當中有沒有一些側重點?
博原資本 蔣紅權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在關注碳化硅,特別是車規級碳化硅市場,這一領域在今後幾年會有一定的稀缺性。我們認爲產能方面,尤其是後端封裝模組方面會有很多機會;另外一個行業是新能源,比如氫能,當制氫成本降下來後,氫能源也會有爆發的機會,所以這方面我們也在做一些全產業鏈的佈局。
將來,從科技引領方面來看,人工智能可能會在各個垂直領域有比較大的爆發機會。
三、中國智能製造已居世界前沿 但發展仍不平衡
第一財經 高 遠
從您這些年掌握的數據來看,您認爲中國產業鏈當中的企業,是否已經完成了從中國“製造”到“智造”的轉變,如果沒有的話,您認爲它的薄弱環節究竟在哪裡?
博原資本 蔣紅權
從智能製造這個題目上來講,中國過去的20年可以說是有長足進步,現在可以毫不含糊地講,中國的智能製造是在世界前沿的,比如機器人產業,從量上、密度上,都無可置疑。有一個標誌就是『燈塔工廠』,作爲全球智能製造最頂尖的標杆,最近有一個統計是中國有大概有72家企業被評爲燈塔工廠,在全球佔42%,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比例,所以說在這方面我們是很先進的,從量上我們已經站在了世界前沿。
但與此同時,整體的狀況良莠不齊:從企業的規模上看,一般是大企業、國際企業走在前沿,中小企業其實很多還比較落後;從區域分佈上看,沿海和內陸也有很大落差。所以實際上,國內的智能製造天花板還很高,有比較大的成長空間。
四、出海不等於出口
第一財經 高 遠
目前中國製造業正在努力走向海外,我相信這當中有很多是你們投過的一些企業,他們走向海外就面臨很多的機遇和風險,從您的角度來講,給他們的建議是什麼?
博原資本 蔣紅權
出海和出口是兩碼事,出海是一個長遠的、深入紮根在海外的行爲;出口只是一個短期行爲。如果把中國的產品直接賣到海外,也許短期能有一些盈利,但是長期是不可能成功的。出海一定要做好長期準備,要對出海的國家有深入的瞭解,要整合它的資源,不管是法律法規、風土人情、消費愛好以及各種銷售網絡等等,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
五、中國企業出海 要避免”內卷”
第一財經 高 遠
其實大家都在提出海,但是很多中國企業面臨的情況,其實大家認爲最重要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來自於海外,而是來自於同樣是國內的同胞的一些企業,在這個競爭當中您認爲如何能實現共贏,又不至於互相扯後腿?
博原資本 蔣紅權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海外的商業邏輯跟國內會有一定的區別,中國國內現在“內卷”卷得非常厲害,但是否一定要把“內卷”的做法轉移到海外去?實際上,當你直接把很好的產品、很有競爭力的產品拿到海外,這種做法可能很快就會把當地市場做壞,而且不一定能被當地消費者認可,他們甚至可能會覺得你的產品價值不高。所以我覺得從理念上我們可以進行一些新思考、新定位。
六、投資與併購貴在打造朋友圈 尊重被投企業利益
第一財經 高 遠
您在選投資標的時,比如說某一個產業當中垂直、非常優良的標的,它可能有競品,您投的時候會兩個都投嗎?
博原資本 蔣紅權
這個問題在產業投資裡是一個永恆的題目,一方面我們會對被投企業進行賦能,另一方面在存在競爭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這裡面的關係,我們通常會採取比較包容、透明的做法,跟被投企業進行討論。有時在博世集團裡可能有類似的產品,存在一些層面的競爭,但當你仔細研究這些標的後,就會發現在很大程度上雙方會有合作的可能性,產品會有一些互補性,比如它們上市的時間點不一樣,或者可以放在不同的市場進行一些互補合作。我們總是在探討合作的可能性,實際上我們做的是一個佔股比較少的投資,比如在公司裡佔10% -20%的股份。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投資行爲並不是爲了將來進行併購或其他目的,而是在打造生態圈,實際上更像是在交朋友,主要的目的是看能不能有合作契機,產生一些共鳴,我們是比較開放的,還是會以被投企業的利益爲主。
七、汽車市場多元格局或在形成中
第一財經 高 遠
其實很多產業投資人,包括一些學者一直在研究中國新勢力崛起,您認爲當下包括德國、日本,那些汽車製造大國,能否複製這種經驗,在短時間之內能夠跟中國造車新勢力達到平起平坐的程度?
博原資本 蔣紅權
我覺得它們一定也是有機會的,畢竟有上百年的積累,但從目前行業的發展速度來講,完全靠它們自己的力量有一定的困難。
所以可以看到一些海外大廠,它們也在跟中國企業進行合作,做一些合資公司,或者有各種各樣形式的合作,我覺得這是有機會的,尤其是在目前這個不完全全球化的世界裡,在歐美市場它們也有一定機會。
八、混動仍是趨勢
第一財經 高 遠
我們近期也看到像寧德時代也推出首款增混電池,據說是首續航可以達到400公里,據說是10分鐘補能可以達到280公里,您怎麼來看待這個事件?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您覺得混動是否仍然是你們很重要的一個投資的方向?
博原資本 蔣紅權
首先混動目前是一個趨勢,不管是在國內、在歐美,混動車今後這幾年會有大的起量,在短期、中期混動肯定是比較大的主流方向。
作爲投資是不是混動是一個好的投資的方向?我有所懷疑。因爲混動實際上是一個產品定義和資源匹配的問題,是根據場景進行設置,現在看,在國內的一些場景裡混動是非常合理的,所以就可以把電池做小,把電動機、增程發電機加進去,這不是一個技術的革命,而是產品定義的問題,我認爲投一個 OEM、投一個乘用車品牌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不可能因爲混動而產生新品牌。
九、中國資本市場或將迎來併購時代
第一財經 高 遠
您過往投的很多成功的案例當中,其實有一部分是通過併購實現了退出,當下大家認爲一級市場的併購機會終於來了,您怎麼來看併購市場的機會?
博原資本 蔣紅權
現在資本市場的情況,一方面是羣雄割據、焦灼地進行競爭,同時又比較低迷,大家估值不高、融資不易,這種情況正好可以讓產業進行重組整合,只有整合纔會產生量的效應,這一邏輯的實現需要好幾個因素:一個是買方,國內尤其是製造業巨頭,在收購理念上還需要有一定的改進。國外的一級市場投了一家公司以後,90%的可能性是被併購,10%的可能性是IPO上市,中國完全倒掛,就是缺乏這方面的文化。可以買你的資產、買你的收入,但一個虧損的企業、有很大的戰略價值,以比較合理或比較高的價格去收購,在中國市場目前還行不通,這需要在理念上進行一些改變。
第二、從賣方的角度,也就是創業者,他們都夢想成爲馬斯克或馬雲,如果把公司做成了一個上市公司,就代表成功,如果把公司以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賣給了大公司,可能會被認爲是失敗。我覺得在企業界需要這麼一種“接力賽”思維:比如我可能很擅長把企業從0做成1,產品做完,交給下一個更好的管理人,我也可以把這個公司賣掉後再做另外一個企業,可能一輩子做10個這樣的企業,一棒一棒的接力,各自做擅長的事情,在中國的企業家也需要去培養這種情懷。
第三、資本市場實際上需要有相應的金融產品來支持併購行爲,不同階段的併購都需要有類似的金融產品支持,如果這些條件都符合了,時機是非常好的。
但併購是一個很難的事情,我覺得併購有一點像婚姻,你要找到適合的結婚對象,你的意願要比較強烈,做併購的CEO應該能把你的故事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有吸引力,才能讓對方願意和你進入到一段親密的關係。
值班編輯:格蕾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