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巡迴上映8K生態紀錄片 臺達厚生影展今起跑
「地球・脈動中」臺達厚生影展將播映多部8K及4K超高解析度生態紀錄片,喚起觀衆關注氣候危機。圖/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十六年前,英國BBC電視臺推出《地球脈動》生態節目,以超高畫質拍下世界美景,震撼觀衆。但隨地球升溫不止,無數地貌及物種遭破壞,於是第二季《地球脈動》便鎖定氣候變遷,以消逝中的景色喚起世人關注。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獨家取得該系列的劇院播映權,舉辦「地球・脈動中」臺達厚生巡迴影展,今於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起跑。
「根據聯合國報告,若地球升溫超過1.5度C,2030年全球恐有七至九成珊瑚受傷害。」臺達電子品牌長郭珊珊主導臺達基金會的珊瑚覆育計劃近一年,對珊瑚生態研究頗豐,她指出,明天即是「世界珊瑚日」,珊瑚卻成爲氣候變遷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去年臺灣周遭海域創下史上最高溫,大片珊瑚死去白化的景象,彷如敲響警鐘。
本日影展放映的作品《珊瑚礁魚》,是臺達基金會與日本NHK頻道合制的生態紀錄片,揭露珊瑚礁豐富生態系,如何受暖化、海洋垃圾、海底採礦的污染危害。團隊甚至拍到海龜吞食塑膠垃圾的瞬間,日本東京大學研究機構得知此事,更來信索取片段,以供學術使用。
影展推手臺達電子品牌長郭珊珊(右)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左)。圖/臺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提供
郭珊珊表示,本影展作品皆用4K以上的超高畫質製作,搭配8K級投影機播映。因爲以美景對比殘酷現實,是最能喚起人類關注氣候的方式之一,她期盼觀衆從中反思。臺達基金會也播放第二季《地球脈動》預告片,今首次在臺登上大螢幕,片中旁白便說:「這些景象何其美麗而脆弱。」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認爲,「全球暖化」這四個字,對大衆過度遙遠且陌生,研究機構長期埋頭苦幹,仍遠遠不及暖化速度,急需影像之力吸引民衆參與。她強調,「我們得從生活小事做起,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地球與自然物種」。
臺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幹簡報上週出爐的最新版聯合國氣候變遷報告。記者許詩愷/攝影
影展不只放紀錄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月28日公佈最新版《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報告,臺達基金會動員專家羣,搶在一天內完成翻譯。臺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幹在現場摘要:由於氣溫上升,全球近半物種正朝高海拔、高緯度地區遷徙,更有約33至36億人居住在高風險地區中,恐受熱浪或水、糧食資源匱乏所苦,包含非洲、南亞、中南美與北極圈。
聯合國也發現,即使人類社會將升溫控制在1.5度內,「依然不能完全消除氣候危害」,對極地與海洋生態已造成不可逆影響。張楊幹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發展「氣候韌性」的基礎,但這項前景需和時間賽跑,畢竟地球仍不斷升溫,「機會越來越有限」。
臺大漁業科學研究所副教授柯佳吟、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研究員鄭錫奇等學者,也上臺簡報海洋與陸域生物現況。與會者還包含和臺達基金會合作,一同覆育珊瑚的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等在地組織。
該珊瑚覆育計劃已上路一年,他們與全臺專家合作,篩選適合覆育的珊瑚品種與地段,最後選定東北角一處廢棄九孔池做基地,目前已種下千株珊瑚苗。今年夏天預計進入下一階段,團隊將把成長較快的部分珊瑚苗移植回大海,落腳基隆潮境海洋保護區。臺達電子也正研發LED燈養殖設備,提供各單位發展耐熱珊苗的培育環境。
全場觀衆比出1+5手勢,宣示願爲抵抗地球升溫「1.5」度奉獻心力。記者許詩愷/攝影
影展本檔期則在基隆海科館舉辦,每週末固定免費入場,將播映臺達基金會自制的《珊瑚礁魚》、《與大翅鯨同遊》兩部8K紀錄片,以及BBC授權的十三集《地球脈動》第二季和《藍色星球》第二季。
臺達基金會預計自三月開始,半年內至臺灣各地高中、美術館與博物館等展館播映,若場地條件允許,更會出借8K投影機,爲觀衆提供最佳體驗,並同步推出「爲珊瑚蓋一個家」、「珊瑚面面觀」等工作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