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貴電”困擾汽車行業,明年情況仍不樂觀

“缺芯已經接近兩年了,日子非常難過。現在還在努力,但整個情況現在沒有完全改善,供應仍然緊張,甚至明年的預測也不太樂觀。”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12月8日在2022中國汽車新創峰會上表示。

由於多年前行業對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存在判斷誤差,芯片供應商在去年才意識到問題並進行調整,但生產週期需要2~4年時間,目前全球車規級芯片的產能無法滿足需求,從週期的角度無從解決。汽車行業數據預測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預計,2022全年芯片短缺將導致全球汽車減產約448.5萬輛。

“現在我們也在規劃增加MCU芯片的生產線,但這個時間節點要到2024~2025年。現在缺的大多數芯片是從40納米到100納米的低納米芯片,芯片供應商本來不太願意投資,因爲無法保證未來的量是穩定的,直到它能收回成本並有盈利。現在這個階段,投資還是不投資,存在着新的疑問,對產業的發展是帶來了一定困擾。”徐大全表示。

在地平線首席生態官徐健看來,“缺芯”從本質上來講是智能汽車發展的趨勢所帶來的變化。軟件定義汽車,必然要求芯片在智能汽車中佔有的比重和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由此帶來的短缺是一個基本趨勢。從根本上說,應該把供應鏈變成反應鏈、創新鏈。通過創新、協同、生態來實現供應鏈的保障。

除了缺芯外,汽車行業另一大挑戰表現在電池成本的飆漲。自2021年至今,僅碳酸鋰的價格就飆漲了10倍以上。在11月中旬,碳酸鋰的每噸價格突破了60萬元的關口。研究機構BNEF的儲能團隊預計,明年的電池價格將保持高位,按實際價值計算將比2022年水平略有上漲。隨着更多原材料新供應上線、供應鏈壓力緩解、下一代電池技術和電池組設計開始裝配汽車,電池價格將在2024年開始下降。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日前公開表示,“缺芯貴電”已成爲行業頭號困擾,電池成本上漲導致長安汽車單車成本增加了5000元到3.5萬元,這些成本都要靠企業自身消化。“現在半夜生產、半成品下線、半成品大量庫存等問題,幾乎存在於每個車企。”

而電池成本上漲不僅壓縮了整車企業的利潤,也給電池廠帶來壓力。2021年,雖然比亞迪、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動力電池企業均實現了營收增長,但淨利潤有所下降。今年以來,電池廠的挑戰更大,多數企業淨利潤進一步下降。相反,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使鋰礦企業成爲了印鈔機,以天齊鋰業爲例,其前三季度淨利潤達159.8億元,同比上升2916.4%。

BNEF發佈的報告顯示,推動電池價格上漲的因素有幾個,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鈷、鎳和鋰等材料的成本不斷上升。雖然鎳和鈷的價格在近幾個月有所下降,鋰的價格可能也即將轉頭向下,但它們的價格仍高於前幾年的水平。這是由電池需求激增和新供應上線速度滯後所推動的。

“去年我們感受到的是缺電,今年感受到的是貴電。鋰礦資源本身不是動力電池發展的瓶頸,只是短期資源錯配導致的供需矛盾,可能也有一些人爲炒作因素。”寧德時代中國區乘用車解決方案部總裁項延火表示,從應用場景來看,電池不是配的電量越多越好。目前結合應用場景與電池廠緊密合作,尋找創新的業務模式,通過緊密合作可以緩解因材料短缺導致的價格偏高的情況。

“從年初到現在,電池價格漲得非常多,所以不得不對車進行加價,這必然影響銷量。明年會採取一些措施,一種模式是減少電池的容量,C11、C01兩款產品同時推出增程式車型。我們也在教育用戶不需要背一個大的電池。隨着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用戶會改變一味追求長續航的觀念。”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