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 100 Awards 臺灣獲獎史上最佳
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中,臺灣勇奪15個獎項,工研院拿下8項大獎,獲獎數排名全球第三,特別在AI人工智慧和淨零技術上取得卓越成就,顯示我國創新研發能量豐沛,領先國際。
【撰文╱陳怡如】
素有「研發界奧斯卡獎」美譽的「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100 Awards),2024年得獎榜單揭曉!臺灣創史上最佳獲獎紀錄,勇奪15個獎項,居亞洲之冠、全球第二;其中工研院拿下8項大獎,獲獎數名列全球第三。
臺灣科研實力,再度閃耀國際!2024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中,臺灣勇奪15個獎項,其中,工研院拿下8項大獎,獲獎數排名全球第三,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並列,超越國際知名企業陶氏化學(Dow)與杜邦公司(DuPont),特別在AI人工智慧和淨零技術上取得卓越成就,顯示我國創新研發能量豐沛,領先國際。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支持的研發成果已連續17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累積達97個獎項,今年由經濟部科專成果支持的多項得獎技術,其中9成已經技轉廠商或成立新創公司,而今年獲獎的技術目前也已有9項和業者進行合作,成爲技術的出海口,帶動產業價值。
工研院獲8獎 AI技術應用百工百業
工研院已連續17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目前累積了66項殊榮,其中超過9成的研發成果已成功應用於產業界,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今年工研院的獲獎技術,涵蓋半導體、醫療、通訊、綠色永續與製程優化等五大領域,其中,AI技術已成爲各產業推動下世代技術的核心驅動力,展現工研院豐沛的創新能量。
像是在半導體領域,「MOSAIC 3D AI晶片」是全球首款將邏輯運算與記憶體整合的3D堆疊AI晶片,能大幅降低成本並減少熱能;在醫療領域,「觸覺感知導航內視鏡機器人」利用AI內視鏡在人體自然腔道導航,減少了內視鏡手術的併發症風險。
在淨零永續領域,「AI低碳無機聚合混凝土技術」利用AI技術控制低碳混凝土的生產過程,有效減少傳統水泥的碳排放達7成;「敏捷部署之需量反應能源管理系統」運用AIoT技術將店內耗能設備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實現節能目的,並能透過深度學習預先儲冷,讓商家配合電廠需量反應機制,創造綠色商機,目前已導入超過3,200家零售店。
創新技術助通訊、半導體、永續與製程優化
此外,在通訊及半導體領域,「衛星與5G通用軟體調適基地臺技術」提供基於軟體的無線接取解決方案,實現陸海空全覆蓋的通訊需求;而「線上X光關鍵尺寸量測系統」則是以全球速度最快的反射式X光量測機臺,精準監控半導體關鍵尺寸、提升製程良率。
在綠色永續及製程優化領域,「煙道氣捕CO2製造固碳PC技術」利用二氧化碳爲原料製造聚碳酸酯,可減少碳排達17%;「轉爐出鋼製程數位雙生系統」運用數位化技術優化鍊鋼轉爐製程,不僅降低成本與環境風險,還能促進技術傳承。
工研院獲獎技術涵蓋半導體、醫療、通訊、綠色永續與製程優化等五大領域,表現卓越。
研發法人大展科技實力
不只工研院大放異彩,今年資策會、紡織所和金屬中心,也分別有相關技術獲獎。資策會的「交通安全防護AI技術」以AI支援35類交通物件類型偵測,包括汽車、機車、行人、弱勢行人(輪椅)、救護車等,適應各時段及天候,亦適用東南亞特有汽機車混流的交通環境。「5G及AI賦能的智慧牀墊照護系統」,運用AI技術整合仁寶電腦的5G通訊系統,結合維思感創的智慧牀墊,能提早於病人起身前90秒內即收到離牀預測通知,有效預防長者跌倒,實現智慧長照的數位轉型。
紡織所的「AI自我學習驗布系統」,採用雙重AI演算法,實現每分鐘120碼的檢測速度,並自動在螢幕上標記布料瑕疵點,準確率高達95%。「仿生單一材質皮革」透過單一材質化解決人造皮革組成複雜難以再製問題,成功縮短人造皮革製造工序,有效提升生產效率,結合臺橡公司的合成與重製技術,讓一塊皮可被循環再製5次以上。「菌絲皮培育系統」可在連續且穩定控制培育環境與養分供給系統下,以成卷大面積的方式生產菌絲體皮革,邁向產業化腳步。
金屬中心的「用於工業爐之可持久高效節能燃燒系統」,可將爐內高溫煙氣的熱能轉移至助燃空氣,實現節能燃燒,能源節省最高25%,同時,透過AI演算,即時監控節能數據,實現持久節能燃燒。
臺灣在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的巨大斬獲,不僅展現創新科技實力,更凸顯我國在全球科技研發領域的重要地位。展望未來,在半導體、資通訊的基礎之下,結合AI科技,臺灣有機會成爲全球科技發展的樞紐,推動產業持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