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到「小強」狂竄!北市餐廳「蟑螂出沒」暴增 半年就有187件
▲臺北市衛生局針對餐飲業者要加強重點稽查。(圖/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近期連續多起餐飲業者食品變質及病媒出沒事件,根據臺北市衛生局統計,常見的病媒是蟑螂,分析同期民衆陳情病媒出沒案件數也逐年增加,在111年有41件、112年76件,而今年則已經有187件。衛生局也提醒,臺灣夏季氣候潮溼炎熱,適合病媒及細菌滋生,業者在夏季應更積極落實病媒防治措施。
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臺北市1月至6月平均月均溫逐年上升,已較前年上升0.72℃,隨着夏季來臨氣溫逐步上升,7月月均溫將超過30℃,其中蟑螂在氣溫24~32℃時最爲活躍。對此,北市衛生局會針對食品業者病媒防治及食材保存兩大重點加強稽查。
第一是「病媒防治」,業者應定期清理食品殘渣和垃圾,廚餘桶、垃圾桶是否加蓋且避免堆積,不成爲病媒的食物來源;廚房及垃圾處理區是否定期清潔和消毒,是否有實施病媒防治的紀錄,不出現病媒出沒痕跡;出入口、門窗、各式孔道是否有防止病媒侵入設施,尤其是排水孔(溝),不讓病媒趁機潛入。
第二則是「食材保存」,要注意存放生鮮食材的冰箱溫度是否符合規定(冷藏0~7℃及冷凍-18℃以下),熱藏溫度應高於60℃;食材運送過程中是否使用保冰箱或保冷袋等措施,避免太陽直射及運送時間過久,使食材溫度上升。
另外,稽查內容還包括工作場所內的食材是否妥善覆蓋或密封,避免病媒和灰塵的污染;廚餘是否存放在密封且防蟲的容器中,避免孳生細菌,如無法當日將廚餘丟棄,可冷藏存放避免變質發生異味,但需落實分區管理,不得與食材混放以避免誤用或交叉污染以及是否隨時檢查食材品質,並掌握「先進先出」原則,不使用變質或過期的食材。
臺北市衛生局食藥科科長林冠蓁提醒,夏季保存食品要特別注意「溫度」及「時間」,攝氏7℃~60℃爲危險溫度帶,易使微生物生長繁殖,切記不要讓食品在此溫度範圍中放置太久,調製食品後勿放置於室溫下超過2小時,若室溫超過30℃時更不要放置超過1小時。
民衆若在外用餐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食藥粧網路地圖(iMAP)」查詢北市餐飲業者歷次稽查結果及場所相關資訊,即時掌握餐廳食安情報,並作爲選擇餐飲店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