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318學運是「民主內戰」 李淑珍:不後悔當年讓江宜樺從政

儘管對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極大影響,但李淑珍評價太陽花學運並不純然是負面。李淑珍提供

「校園裡掛着的都是支持學運的標語,包括罵自己老爸的標語,讓我女兒感覺壓力很大」、「學運人士控告我先生意圖殺人未遂,官司打了6年多,先生卸任後因此出國3年半,我們家庭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前閣揆江宜樺夫人、歷史學者李淑珍近期出書,彙整2004年至2024年的信箋,以家人的視角,回顧江宜樺從政前後,爲自己和家庭帶來的波波漣漪。

臨近中午,李淑珍一人在桌前認真籤書,她的先生、前閣揆江宜樺穿著白襯衫、黑色西裝褲,在烈日下默默轉進屋內,望了一眼太太的籤書工作,便在她桌前的那張椅子坐下、從口袋拿出手機瀏覽訊息,抿了一口紅茶後再見悄然無聲的放下。時間就這樣默默流逝,兩人的相處模式,透露着一股靜謐的安心感。

「我想要補充一點,就是出這本書,他(江宜樺)是極力反對的,從頭到尾反對,」李淑珍結束籤書工作後,接受《遠見》專訪時呵呵笑着說着這句。而一旁陪同訪問的江宜樺也嘴角上揚,「想說的都在(這本書)序裡了,」不過最後也是選擇成全,「因爲知道她(李淑珍)的個性。」語畢,兩人再對視一笑。

出書理由:爲時代、爲丈夫、爲自己

其實江宜樺對這本書的出版會持反對之意,並不難明白,畢竟久別政壇,當年那些驚濤駭浪好不容易纔慢慢退去,「但每一次的委婉勸阻,就看到她再一次的委屈與悵然,令我越加不忍。」最終纔有這本書的面世。書的出版時間則很敏感,正好就在2014年三一八學運的十週年左右。

李淑珍說,出版這本書主要有三個動機,一是想爲時代而寫;二是先生從政6年多,做了一些事,也受到一些攻擊,但始終對於外界的批判不願去做迴應,「因爲他覺得說了也沒人要聽、要信,」作爲陪伴他走過這一切的人,想借此分享一些幕後故事;三是擔任政治人物配偶期間,自己「沒有言論自由、只能沉默是金,」而在外子離開政壇十年後,希望藉由這本書的出版,和外界分享一些她對世界的看法。

至於會不會擔憂這本書的出版,將再撩撥兩人好不容易漸漸歸於恬淡的寧靜生活?她以「月亮都有陰晴兩面」爲例,認爲自己在書裡陳述的觀點,在任何時候出版都有可能引發不同的討論,沒有好的出版時間點,「既然這樣,那就不用特別在意這個時間點會不會引來攻訐。」

其實江宜樺對出版這本書的態度,在十餘年前的李淑珍心裡,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景。2008年,待在學界的江宜樺有意跨入政治施展抱負,詢問太太的意見,得到一句明確的NO。「因爲我們是在白色恐怖時代長大的,基本上對政治是抱着敬而遠之的態度。」另外,就是擔憂一旦和政治沾上邊,自己的學術生涯恐怕也將不再平靜。

而最主要的,還是李淑珍憂慮,江宜樺未來恐怕會被拉入政治的漩渦,不但無法實現最初改變世界的初衷,還會將自己的人生給「賠進去」。

但在江宜樺第二次詢問後,李淑珍就跟十年後的江宜樺一樣,心軟妥協了。由於怕她生氣,江宜樺兩次詢問的口氣都是試探性,但會來問第二次,「代表他當時真的是有那種躍躍欲試,我如果一直去阻攔,可能會讓他抱撼終生。」因此,她就陪伴江宜樺,展開這趟長達6年半,讓她想來總是頭皮發麻、膽戰心驚的旅程。

辭呈早已寫好,每換一個職位就預寫一次

江宜樺從政6年多,官運亨通,從研考會主委做起,一路當到行政院長,但李淑珍透露,打從一開始,江宜樺就把辭呈寫好,每換一個職位就再預寫一封辭呈,隨時準備離開。這是因爲學界借調最多就4年,江宜樺又以學者自居,「並不想長期待在政壇,時間有限選擇放手去做,若做不成、得不到長官的支持,那就離開,沒什麼好戀棧的。」但或許也是因爲這個心態,導致江宜樺官愈做愈大,樹大招風,批評的聲音也變多。其中的高潮點,自然就是十年前那場撼動全臺的318學運。

江宜樺從政6年多,官運亨通,從研考會主委做起,一路當到行政院長。遠見記者蘇義傑攝

318學運是「民主內戰」,但她認爲不純然是負面

當時從政界到學界、媒體到網路、職場到家庭,幾乎每個場域大家都在激烈的辯論,許多家人、朋友更因爲彼此立場不同而反目成仇,因爲震盪如此劇烈,李淑珍將當時的情景,用「民主內戰」來形容。

318學運爆發後,這場震撼彈也對江宜樺和他的親友的生活帶來劇烈衝擊。爲期一個月,大批警力被調來江宜樺住處附近,以確保李淑珍在內等親屬的人身安全;許多記者堵在家門前、甚至學校教室門前,驚動了她的學生;一些臺大學生更公開焚書江宜樺的著作,並連署江宜樺下臺。激烈的社會抗爭,衝擊了李淑珍原先平穩的生活,當時她的那些憂慮,果然一個個被證實。

儘管對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極大影響,但李淑珍評價太陽花學運並不純然是負面。她說,太陽花學運,是當時20歲至35歲的世代,第一次有機會集體發聲,讓年長者正視他們的存在,「由於這整代人很明顯跟我們這個世代不一樣,所以,當然以前我們都沒有特別去意識到他們……。」

成長經驗不同,讓世代跟世代間出現斷層,年輕世代所受的教育,是本土意識高漲的時代,因此兩者的國族認同出現歧異,同時,年輕世代誕生於網路世代,「這些背景,都使得這個世代的價值觀、才華等等,跟我們這個世代非常不一樣。」

雖然318學運展現了年輕人熱情、希望改變世界的面貌,「但往往有時候,都會事與願違。」當時乘着學運浪潮起來的政治勢力,包括社民黨、時代力量等等,一個個泡沫化,無法帶來當時希望的改革願景。最終結果,只是成爲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工具。

另外,雖然不能說民進黨執政就一定會不如國民黨,但由於太陽花學運帶有強烈的反中傾向,因此乘着這股勢力上臺的蔡英文政府,必然延續學運的「抗中保臺」路徑,出發點雖是要保護主權,但8年來斷交十個友邦、共軍機艦擾臺、海峽中線消失……,「這讓我們感覺到戰爭的陰影是無所不在、且非常直接的,」這雖不是太陽花學運的初衷,但卻是它間接促成的。

318學運爆發後,這場震撼彈也對江宜樺和他的親友的生活帶來劇烈衝擊。遠見記者賴永祥攝

所有運動都是人民跟人民的對抗

李淑珍說,透過這6年多來的體悟,讓她漸漸感悟,所有的社會運動,都不是政府和人民之間的對抗,而是人民跟人民之間的對抗。例如太陽花學運的引爆點「兩岸服貿協議」,若站在中小企業的立場,確實協議簽了之後,會讓他們的利益受損;但另一方面,對於臺灣的一些「隱形冠軍」,服貿協議卻能幫助他們進軍全球。所以要看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要看你比較考量的是哪一塊,沒有一個政策可以討好所有部門,這是無可避免的。」

沒有純粹的好與壞,就如同太陽花學運發生時,儘管江宜樺和家人面臨外界指責的強壓,但偶爾在路上行走,也會遇到一些人豎起大姆指爲他按贊。雖然一路提心吊膽,但李淑珍在這6年中,也看到先生留下一些臺灣向上發展的種子。

比如說,八八風災後,江宜樺重整了臺灣災防體系,強化災行橫向、縱向的聯繫工作,因此後來臺灣雖也遇到不少強臺,但像八八風災這樣,發生如此慘重的災情,幾乎已消聲匿跡。另外,六都的改制,當時各縣市角力激烈,導致臺灣直轄市數量暴增,但卻也讓臺灣的南北、城鄉差距,不像日、韓等鄰國般嚴重,資源均勻分散到北中南三地,長期來看,對臺灣的發展也有好處。

歷經了這些年的驚濤駭浪,但若再回到十餘年前,李淑珍認爲,自己可能還是會再出做一樣的決定,放手讓先生去從政。

她強調,自己是一個「很少後悔」的人,不可否認,這6年多來的經歷並不尋常,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段經歷,她的人生將是非常平淡、幾乎沒有什麼波瀾的人生。這段經歷劃下了很濃烈的色彩,「我想我沒有後悔,不管怎樣,它就是我們經歷過的人生。」

致一個青春民主的時代:李淑珍書簡。天下文化提供

(本文出自2024.03.26《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