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代寫應恪守學術邊界
畢業季臨近,多所高校發佈通知明確,將對畢業設計(論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佔比進行檢測,有的還約定了使用範圍與比例。
人工智能(AI)技術已經深入工業生產、家庭娛樂、醫療健康等領域,也爲學術研究帶來了諸多便利。AI運用在論文寫作中,可以幫助大學生快速檢索文獻、整理數據、羅列提綱等,方便學生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於學術創新。但同時,快速生成也讓部分學生產生了思維惰性,尤其是其付費成本低、操作便捷度高,使得直接照搬、複製粘貼的現象逐漸增多。2023年,科技部發布規範,對如何依規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出指引,明確劃出具體邊界。
學術論文是對學術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檢驗,而AI生成的論文多爲總結概括或者凝練已有的知識來回答問題,內容缺乏深度性和創新性。用AI直接生成論文,等同於學術造假,違反了學術誠信的基本原則。高校出臺相應規範及時且必要,能讓學生進一步明確AI使用的邊界,正確運用AI輔助學習,杜絕投機取巧、學術造假行爲。
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給學術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合理合規地使用AI作爲輔助,促進學生的課題研究是關鍵。除加強技術檢測外,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從事學術研究和論文撰寫。同時,還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考覈,建立人工審查機制,提高其對論文代寫的識別和應對能力。此外,高校可以開設如何使用AI寫作工具的公共課程,引導學生規範使用,確保學術誠信。(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耿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