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斬獲兩項諾獎,背後究竟藏着啥?
今年,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在諾貝爾獎中收穫頗豐,不僅斬獲了一個,還拿下了兩個備受尊崇的國際獎項。
首先,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和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因開發人工神經網絡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種機器學習技術通過模擬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推動了當前人工智能的熱潮。然後,諾貝爾委員會把化學獎頒發給了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家大衛·貝克(David Baker)以及谷歌 DeepMind 的德米斯·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和約翰·朱珀(John Jumper)。(哈薩比斯是 DeepMind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這三人因開發出利用人工智能來建模和設計蛋白質的技術而獲得了這份榮譽。
諾貝爾獎不僅帶來了現金獎勵(1100 萬瑞典克朗,摺合 106 萬美元),還帶來國際認可,這或許能爲人工智能領域的進一步研究及資金投入增添動力。《連線》雜誌指出,在諾貝爾委員會表彰一項發現之後,有關創新主題的學術論文通常會增多,2010 年授予石墨烯碳結構分離的那個獎項便是如此。
此段英文無實際意義
當然,人工智能已然成爲全球產業繁榮的主題,但諾貝爾獎是對人工智能所能達到的最佳成果的慶祝——而不是對其可能出錯的警告。欣頓在獲得物理學獎後發出警示。他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將與工業革命相媲美。但它不是在體力上超過人類,而是在智力上超過人類。我們沒有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事物是何種體驗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