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清醒張雪峰的一句話,把這個賽道卷瘋了
國民雞娃大網紅張雪峰曾放話:中產家庭的孩子,出路就在香港!
他不僅這樣說,也跟着這樣做。他直言,自己給女兒規劃的路線也是本科去香港。
說真的,就是因爲他的一句話,香港現在卷瘋了。
無數曾經想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走高考路線的內地家庭都在計劃加入香港這條賽道,爲孩子博一個更高的錄取機率。
01
— 灣媽看世界 —
爲了孩子,精英家長努力變“新港人”
香港推出多項人才引進政策,只要拿到香港身份,孩子成爲受養人,就能以香港身份參加香港高考。
現在香港遍地都是內地“三高”中產家庭,高學歷、高認知、高行動力。
香港最新的《施政報告》表明,港府自2022年底推出新的人才計劃機制以來,至今共收到超過38萬份申請,約16萬名人才攜同家人抵港。
扎堆申請和扎堆到港,不單是個人發展,重點是“攜同家人”,這裡面超80%的中產家庭都是圖一個東西:子女教育。
從子女卷變成家長卷,不要懷疑這些家長的”頭腦“。
他們都把眼光轉向香港,原因是,相比內地一條路走到黑,香港有更多的升學選擇。
孩子拿着DSE成績既可以升讀香港八大名校,還能在國外300所中選擇一所讀本科。
更重要的是拿到永居身份後還能報考內地的雙一流名校,這是對高考有執念家庭的最大福音。
一個是華僑生聯考招生的學校有300多所。
另外一個是最新消息,今年內地招收DSE考生的院校已經從原來的138所增加到了145所,想走這條路的家庭選擇機會再次擴大。
新增的7所院校類型多樣,加入了多所中外合作辦學,院校分別是: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佛山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寧波諾丁漢大學。
向下滑動查看所有大學
相比內地高考千軍萬馬走獨木橋,這批中產家庭升讀名校錄取率更高。
內地高考報考人數年年在刷新紀錄,今年更是高達1342萬人。
這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報考人數首次突破1300萬大關,今年被稱爲“史上最難”的高考季,也或將成爲史上最殘酷的一屆。
但報考人數增多,名額有限,錄取率持續走低。
985/211名校的錄取率已經低至10%以下,985名校更是不足3%,尤其是地獄模式的廣東,錄取率全國倒數。
於是大灣區家長紛紛讓孩子成爲香港居民實現彎道超車。
孩子拿着DSE成績報考香港的大學,每年僅有5萬多人競爭,港八大的錄取率能達到近40%,港前三錄取率大概20%,這相當於內地的10倍左右。
今年香港八大擴招了,非本地生名額從20%翻倍到40%,人數從以往的3000人增加到6000人。
但相對本地生每年80%的錄取名額,沒身份的內地普通孩子根本毫無競爭優勢。
如果有了永居身份,還能參加華僑生聯考,今年報考華僑生聯考的人數才首次突破1萬人,與普通高考招生分開,競爭力小。
華僑生聯考只考5科,理科不考生物,文科不考政治,考試內容由70%初中知識+30%高中知識組成。
試題難度和錄取線遠遠低於國內普通高考,平均最低可以低出100多分以上,非常適合普娃衝刺上重點本科或是部分985/211名校。
最後,香港八大名氣越來越高,世界排名蹭蹭上漲,絲毫不亞於內地的985和211名校。
這幾年因爲國際局勢不穩定,多個主流留學國家要麼縮招國際生,要麼提高簽證門檻,國際體系的家長也漸漸把目光瞅準到亞洲地區,尤其是香港。
香港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今年港八大中有5所大學進了QS世界排名前100的名單內。
其中香港大學(#17)緊隨北京大學(#14),趕超清華大學(#20);香港中文大學(#36)領先於復旦大學(#39)和上海交通大學(#45);
香港科技大學(#47)與浙江大學(#47)齊名;香港理工大學(#57)和香港城市大學(#62)超過一衆內地雙一流名校。
在10月的《施政報告》中港府直接提出了要“打造「留學香港」品牌”的口號,吸引全球學子到港接受教育,推動香港成爲國際高等教育的重要樞紐。
當政治氣候不再友好,中產家庭孩子的下一個出路就是香港,越來越多的中產家庭將會在香港紮根。
02
— 灣媽看世界 —
從一個人單打獨鬥,到全家人努力
這批在香港生根發芽的中產家庭,與過去的父母有很大的不同
現在走香港這條路的家庭,不僅孩子努力,願意下功夫,父母也很努力,肯吃苦。
他們擅長踩準時間點,提前規劃,不讓孩子單槍匹馬在一片紅海里廝殺,浪費精力。
想把香港當成下一個出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父母要搞定身份。
這幾年香港因爲缺人,設置了多種引進人才的途徑,這也是中產家庭一大機遇,尤其是近水樓臺的大灣區家庭,人手一個身份,見個面也必聊身份!
現在香港身份獲批最快的通道是高才通計劃。
遞交申請後一到兩個月左右就能獲批,如果孩子想考港八大,最遲高三前拿到身份即可。
高才通計劃獲批的前提是要麼高財富,要麼高學歷。
如果個人應稅年收入能達到250萬港幣,直接走高才通A類;如果是合資格大學本科畢業,就符合高才通B類或者C類,不需要提前受僱即可遞交申請。
B類和C類的門檻在不斷放寬,最初規定只能百強大學畢業,現在只要是合資格大學並且資料準備沒問題,就能100%獲批。
11月1日起,合資格名單中又新加入了9所內地名校,連同之前的13所,一共22所內地名校。
拿到高才身份之後並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定時續簽,續簽條件是去香港工作,受僱或是自僱/創業都可以。
前幾天勞工局孫局長髮表聲明稱,不用在香港工作受聘,也不用都待在香港工作,只需要一部分時間在香港處理業務,但年收入要達到120萬港幣或以上,並且在申請續簽前一年在香港打稅,也符合續簽的要求。
另外高才通A類的首次續簽時間已經由之前的2年延長到了3年,這類人才有大把機會探索,爭取續簽成功,拿到永居身份解決孩子升學問題。
比高才通計劃獲批時間稍微長點的是專才計劃。
專才計劃遞交申請後一般三到六個月左右能知道結果,它的申請要求較嚴格,難度也較高。
首先對申請人有學歷等相關要求,其次在申請時要先獲得香港的公司的僱傭並且對這所公司還有衆多要求,一般選擇這個途徑的人還是少數。
優才計劃是所有人才計劃中獲批時間最慢的。
優才分爲成績積分制和綜合評分制,大多數人選擇的是綜合評分制。
今年優才進行了最徹底的改革,綜合評分制從以往的打分制(即滿分245,滿足80分即可申請)改爲全新的12項標準勾選制,用評覈問卷的方式來挑選人才。
大批普通學歷、普通工作、普通收入的中產家庭父母失去了申請資格。
這次港府目標明確,既要有錢,又是頂尖人才,還是重點發展領域的稀缺人才。
現在人才如潮水般涌來,優才計劃明顯在收緊,利用身份優勢去香港求學,就如同當年跨省高考,抓住時機,彌補信息差很關鍵。
不過優才計劃雖門檻變高了,但新版優才制度的審批時間會加快3個月,縮減至約6個月。
最重要的是優才續簽較爲靈活,只要滿足通常性居住即可,去香港工作、去香港居住生活或是帶孩子過去讀書都是可以,核心是給香港做出一些貢獻。
當以上提到的高才通、優才計劃、專才計劃都無法滿足時,許多全職媽媽開始出動去進修了。
在三四十多歲的年紀申請讀港碩,回到校園,重拾課本,只爲讓孩子拿到受養人簽證,一同獲得身份,爲升學做準備。
03
— 灣媽看世界 —
升學遊戲規則,已經改變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教育焦慮和解決方案。
十多年前,是孩子從小城市轉到大城市,又從難度高的省份轉移到難度低的城市。
現在中產父母是傾盡所有搞身份,突破圈層,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從前龜兔賽跑,一隻烏龜和一隻兔子互相爭辯誰跑得快,以比賽分數輪英雄,但不論結果是誰贏,他們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距。
但現如今龜兔賽跑的遊戲規則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曾經慢吞吞的烏龜很清楚按照現在的比賽方法,自己不可能擊敗兔子,於是藉助家長的資源與優勢,開着寶馬車入場,四隻腳的兔子怎麼能比得過呢?
升學看起來是一個孩子的分數,實際上依賴的是一個家庭的積累和投入。
尤其是現在競爭成本越來越高,既要孩子有一定的天賦和專注力、堅韌力,還需要精明的家長持續性投資。
這幾年香港還在不斷涌入大量來自內地的陪讀媽媽。
她們捨棄內地舒適的大房子,蝸居在香港幾平米的空間裡,高成本消費與低質量生活,活脫脫像是逃過來的難民。
即便萬般不適應,也很憋屈,但只要能給孩子博一個光明的未來,她們不僅不會抱怨,反而覺得是一筆相當划算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