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預期壽命延長彰顯民生福祉

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佈的《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6歲,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5.1/10萬和4.5‰。這些都表明,我國人民羣衆健康水平得到持續提升,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步。

爲持續推動人均預期壽命增長,黨中央把人民身體健康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推動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進展。

爲顯著降低孕產婦和新生兒的死亡風險,國家大力推廣孕期保健服務,提高產前檢查覆蓋率,及時發現和處理高危妊娠,推廣新生兒疾病篩查和早期干預項目。同時,不斷提升醫療機構的產科急救能力,特別是在農村和偏遠地區,積極培訓本地醫務人員和建立轉診網絡。

醫療保障水平也是影響人均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爲此國家不斷加大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目前,全國已設置13個類別的國家醫學中心,建設了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截至今年5月份,國家組織藥品集採已開展9批,納入374種藥品,平均降價超50%……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6歲,這是國家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有力見證。

根據相關政策,國家還將持續出臺各項政策和措施,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大力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卡脖子”問題,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等,穩紮穩打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