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到了“衝冠一怒”的時刻
美元是城中唯一的遊戲。
本週離岸人民幣收於7.36水平,這是自2022年以來中國央行一直捍衛的關鍵水平。之前兩次觸及該水平分別是2022年10月,以及2023年9月,之後人民幣走勢出現反轉。
1、當前央行的政策陷入兩難,股市需要放鬆政策獲得提振,但這會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尤其在美元走強和中美利差擴大的背景下。
2、過去央行通過調高匯率中間價,以及國內大行拋售美元配合,抑制人民幣貶值,以此挺過美元的升值週期。但這一次美元升值週期似乎比人們想象的更持久,不僅更爲持久,而且更爲強勢。
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出現了過去沒有出現的問題,人民幣對美元相對堅挺,意味着對其他主要貨幣保持了強勢,這不利於出口,而出口是當前經濟爲數不多的亮點。各大主流貨幣對美元的上一輪高點出現在去年9月,自去年9月創下高點以來歐元對美元貶值了約8%,英鎊對美元貶值了約9%,而人民幣僅貶值了約4.3%左右。所以人民幣有貶值的需求,但在央行允許其貶值前,需要打破市場的貶值預期,不然人民幣很容易遭遇做空者狙擊,造成無序貶值。所以,當前的難點是如何打破市場的貶值預期。
本週央行出了一招,宣佈階段性暫停買入國債,此舉一石二鳥,同時阻止中國債券收益率和人民幣下跌——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美利差擴大,因此央行向市場釋放了收益率不會進一步下跌的信號。但就目前美聯儲暫停降息的態勢看,中國央行還需要後續行動。
3、股市、匯市、債市目前都遭遇了壓力,三個市場相互作用,這令貨幣政策環境更加複雜。
· 對股市而言,挑戰在於人們認爲3月前不會有積極政策推出,因而短期市場情緒略偏謹慎;
· 對匯市而言,中美利差持續擴大,本週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已經擴大至314個基點,爲有記錄以來最大;
· 對債市而言,對安全資產需求增加,令債券收益率持續走低。
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行可能先解決人民幣的問題,匯率通常代表着市場信心(對市場信心、跨境資本流動和整體經濟穩定至關重要),這也是短期內對整體經濟影響最大的市場。
而長期問題的關鍵是債市,債市是整個金融體系的基礎,其收益率的變化不僅反映了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也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直接影響。
從歷史來看,穩定匯率是應對外部衝擊的關鍵,而債務問題則需更長期的結構性調整。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許多東南亞國家的貨幣遭遇大幅貶值,資本外流嚴重,金融體系陷入混亂。相比之下,中國央行通過資本管制和維持人民幣盯住美元的政策,成功避免了貨幣危機。儘管當時中國承受了出口競爭力下降的代價,但穩定的匯率增強了市場信心,吸引了外資流入,爲後續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股市反倒是最不着急的?因爲股市的走勢更多依賴市場情緒和政策預期。即便股市在短期內表現疲軟,但其對實體經濟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弱。
路徑可能是:先穩匯市,再調債市,最終利好股市。這符合央行“先穩基礎、再穩外圍”的策略邏輯,同時避免單一市場的干預引發連鎖反應。
所以,人民幣到了“衝冠一怒”的時刻,不僅是短期內捍衛匯率的關鍵一役,更是爲未來經濟穩定奠定基礎的關鍵節點。這盤棋,只有匯市、債市和股市聯動,才能真正走活。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華爾街情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