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美國企業缺乏競爭殃及民生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道 《日本經濟新聞》9月13日刊登題爲《要讓貪婪的美企參與競爭 民生艱難根源在於壟斷》的文章,作者是該報評論員西村博之。全文摘編如下:

“防止擡價!”爲迎接秋季的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政府將矛頭對準“貪婪的企業”,這是可以理解的。通過巧立名目上調實際價格,導致居民存款餘額減速超出預期,儘管美國經濟增長率高於其他國家,國內民衆卻感到生活艱辛,這其實是必然結果。

抑制當前通脹趨勢的關鍵在於金融政策。然而,對於在此之前就已出現的生活費上漲問題,應該如何應對呢?

企業以追逐利潤爲目的,即使批判它們貪得無厭,似乎也無濟於事。不過,如果一家企業過度上調價格,而商品和服務質量過度下降,則客戶就會被這家企業的競爭對手搶走,這應該是在健全的資本主義制度下自然而然出現的情況。而實際上市場的這一機能明顯變弱。問題的本質在於缺乏競爭。

美國企業日益巨型化,壟斷之勢不斷增強。從排名在前1%的企業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來看,這一數字已由1960年的76%上升至最近的97%。

更麻煩的是政治力量的增強。美國工業界2020年對聯邦層面的政治捐款額是2000年的5倍,是1990年的20倍。工業界以其資金力量爲背景,推動政府通過對美國家庭不利的政策,此類問題也很突出。

捐款額居首位的房地產行業是典型代表,其長期以來向政界遊說,反對限制租金和手續費。不可否認的是,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不正當手續費和房價上漲。

2021年7月,拜登簽署旨在促進美國經濟競爭的行政命令,並敦促有關部門應對以往的惡意收購等問題。之後,拜登政府針對谷歌等科技巨頭採取一系列措施,但沒有對傳統產業採取顯著措施。

特朗普前政府也是如此,一方面嚴格管理科技巨頭,另一方面對傳統企業和顏悅色。也有人指出,美國政府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保護美國企業免受外國商品的衝擊,導致反競爭行爲加劇。

在生活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對家庭生活有利的是工業產品降價。廉價外國產品的流入可以直接帶來降價效果,美國企業也會爲提高競爭力而抑制價格上漲。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研究報告指出,美國製造業企業正加速整合,但外國產品所佔份額增大,美國企業對市場的壟斷未能順利取得進展。

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如約大規模加徵關稅,則會出現相反的動向。美國民衆不僅難以購買低價的外國產品,還可能遭遇美國壟斷企業毫無節制地上調商品價格的局面。

難以想象壟斷、保護主義以及政治權力的相互作用會對民衆和消費者有利。對相關問題要嚴加警惕。(編譯/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