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用3種年齡層教養法 讓你帶小孩搭車不丟臉不哭鬧

孩子搭車哭鬧出自於不安。(圖/翻攝自YouTube)

文/陳芃澄

帶孩子出遊本該是快樂的,但一搭乘大衆交通工具就容易大哭!日本京都大學教育學博士田陽介指出,最大的原因爲對周遭環境感到陌生、不安,或者是早起還想睡,也因此專家依照年齡歸類出不同的對應方式

0~2歲:先抱抱小孩尚未擁有表達能力時,即使訓斥安靜一點!」「我們在搭車不可以這麼吵!」也只會帶來反效果,此時先抱抱小孩,讓情緒得以平復,如果還是不停哭泣再想想是否肚子餓?或者需要換尿布等其他原因。普遍看見媽媽辛苦育兒的一面,應該會稍有同理心,不敢抱怨孩子哭鬧。若擔心影響到他人,家長可試着對孩子柔性勸說「我們快到OO站囉!再等一下好嗎?」像這樣若無其事地告知下車地點,讓其他乘客心理準備

2~3歲:轉移注意力此時較能夠聽懂大人的話,站在孩子的立場可說些興趣話題,例如「下車之後去百貨公司好不好?」「今天可以見到好朋友很開心對吧!」「我們要下車的那個地方,好像有賣你喜歡的東西耶!」總而言之,只要不停地想些開心的事,過程中就會逐漸忘記哭鬧的原因。

4~6歲:培養孩子遵守社會規範開始上幼稚園團體生活經驗後,某種程度上必須遵守社會規範,家長應以身作則告知:「我們在搭車,這麼大聲的話會吵到其他人。」「這邊跟家裡不一樣。」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好奇心旺盛,或許對車上廣告、人感到興趣,可利用這點進行各式各樣的談話

部分父母或許會給予孩子智慧型手機、3C用品,這樣的安撫方式雖有用,但親子之間完全不進行談話,卻是造成人際關係上溝通障礙主因之一,因此藉由搭乘大衆交通工具學習更多禮儀,也能提高孩子的社會性。您有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