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汽車,先崩了

最近,日本三大車企先後發佈了財報。

豐田,銷售收入爲23.28萬億日元,同比增長5.9%;經營利潤爲2.46萬億日元,同比減少3.7%;淨利潤爲1.9萬億日元,同比減少26.4%。

本田,銷售淨額5.39萬億日元,經營利潤2579億日元,淨利潤1000億日元,均低於市場預期。

日產,銷售淨額2.99萬億日元,同比下滑5.08%;經營利潤319.1億日元,同比下滑84.67%;淨虧損93.4億日元,遠低於預估的收益490.7億日元。

日本三大車企的業績都不盡如人意。

日產汽車淨虧損,先崩了。

爲了迅速扭轉業績,日產汽車採取緊急行動,宣佈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

與此同時,日產汽車宣佈已下調其2024財年全年經營利潤預期至1500億日元。

這是日產汽車第二次下調了年度業績預期,今年7月,日產汽車已將營業利潤從6000億日元下調至5000億日元。

從6000億日元到5000億日元,再到1500億日元,表明日產汽車對未來業績極度悲觀。

扭轉業績,首先要扭轉銷量。

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9月,日產汽車的全球銷量同比下降了4%。

其中,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下降速度最快。

日產汽車中國區各車企銷量

2024年1-10月,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累計銷量爲558168臺,比去年同期的620016臺,下降9.98%。

剛剛過去的10月,日產汽車中國區銷量爲57323臺,同比下降了16.52%,達到了驚人的兩位數。

正解局發現,軒逸一個車型,佔到了日產汽車中國區銷量的半壁江山。

以10月數據爲例,日產總銷量爲57323臺,軒逸系列銷量爲31942臺,佔比高達55.7%。

在《“一代神車”五菱宏光,是如何衰落的?》一文中,正解局介紹過歷年中國汽車銷量冠軍。(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20年到2021年,中國最暢銷的汽車,便是軒逸。

中國汽車銷量冠軍變化

直到今天,軒逸的年銷量依然有30萬臺左右。

雖然不是銷量最高的汽車,卻穩居燃油車型第一名。

更讓人驚歎的是,軒逸早在2006年就進入中國市場,持續熱銷18年,在中國累計銷量已經達到500萬輛‌。

對於日產汽車來說,軒逸在中國暢銷18年是好事還是壞事?

從好的方面看,軒逸憑藉優秀的性能、舒適性和可靠性,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展現了一家車企的長期主義和一款車型的生命力。

從壞的方面看,日產汽車在中國的產品佈局上後繼乏力,容易給消費者造成缺乏創新能力的印象。

雖然日產汽車先後推出了超混電驅軒逸、全新軒逸、軒逸經典,組成全新軒逸家族,滿足多樣化的用車需求,不過是舊瓶裝新酒罷了。

以產品定位視角觀察,軒逸能夠熱銷18年,是因爲牢牢鎖定了家用燃油車這一用戶羣體。

某種程度上,軒逸是靠不斷降價鎖定用戶的。

軒逸曾經的入門價在12萬元左右,現在,已經降到了7萬元。

這是典型的以價換量的策略,導致的後果是,銷量勉強保住,利潤卻下滑了。

緊隨其後還帶來兩個問題:

一是我國汽車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價格競爭仍將持續,軒逸的價格是否有進一步探底的空間?

二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經超過50%,軒逸鎖定的燃油車用戶還有多大的市場?

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

今年1-9月,中國市場最暢銷的緊湊型轎車是比亞迪的秦PLUS,這是一款新能源汽車。

緊湊型轎車銷量排行榜

日產汽車在中國的命運,繫於軒逸一身。

如果軒逸再被打下來,那麼,日產汽車在中國真的要徹底崩了。

日產汽車也意識到這個問題,CEO內田誠強調:

具體到中國市場,日產汽車表示,到2026財年,計劃專門面向中國市場推出8款新能源車型,其中包括5款日產品牌車型。

電動化、智能化來勢洶洶,日產汽車的動作太慢了。

日產汽車,是日本車企在中國的縮影。

今年上半財年,豐田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13.7%。

今年前10個月,本田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31%。

一方面,豐田堅信,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最多將達到30%,剩下的將由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油汽車佔據。

另一方面,面對激烈的競爭,豐田又不得不“跟隨式”地投入電動車研發與生產。

日本車企舉棋不定,讓自己陷入了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窘境:

日產僅有一款純電車型ARIYA艾睿雅在售,今年上半年累計銷量不足1700輛。

本田全球首個新能源工廠——東風本田新能源工廠,剛剛於10月正式投產。

豐田與鈴木合作

豐田的電動汽車產業鏈缺失,前段時間剛與鈴木汽車達成合作,讓鈴木位於印度的子公司爲其代工生產純電動SUV。

一步慢,步步慢,留給日系車企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