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大衆電動車轉型不力釀危機

參考消息網9月5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4日報道,爲了彌補2015年尾氣排放造假事件敗露造成的業績低迷,大衆汽車將經營資源大膽轉向了電動汽車。然而,由於電動汽車銷量不佳,中國車企崛起,大衆的誤判接二連三,如今正在緊急改變電動汽車的轉型策略。

報道稱,“柴油門”發生後的2018年,時任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稱“要讓大衆成爲電動汽車行業的第一名”。他表示,到2022年爲止的五年間,將在電動車轉型方面投資300億歐元,並不是通過企業重組,而是作爲一項新業務來重新規劃公司的經營。

2022至2026年的五年間,包括車載軟件等數字化項目在內的投資計劃將達到890億歐元,佔全部投資的近六成。大衆在2019年和2022年分別成立了跨集團軟件開發公司和電動汽車電池公司。

報道稱,大衆沒有預料到的是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的減少。歐洲各國相繼停止了對電動汽車的補貼。今年7月,歐洲31個主要國家的電動新車銷量同比減少了5.9%。在歐洲排名第一的大衆受到了巨大打擊,1至6月在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同比減少了15%。

貢獻了大衆汽車全球銷量35%的中國市場環境更爲嚴峻。比亞迪等中國車企飛速發展。大衆曾是開拓中國市場的引領者,在2001年以超過50%的市場佔有率位居首位,2023年卻已大幅下降到14%。世界汽車巨頭的消費者正在被中國車企搶走。比亞迪已經決定在歐洲建設電動汽車工廠。

報道說,要想恢復盈利能力,必須削減成本。大衆品牌主力轎車的利潤率持續低迷,電動汽車銷量停滯不前,先前的投資成爲沉重負擔。

大衆在去年底提出方案,預計在2026年前削減100億歐元的成本,目前距離此目標還差40億至50億歐元。德國國內工廠是曾經的“聖地”,如今卻面臨可能關門的局面,可見大衆領導層的危機感已達臨界點。(編譯/張天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