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疫情延燒!嬰幼兒恐成重症高風險羣 專家籲接種長效型抗體

馬偕醫院兒科部主任紀鑫表示,新冠疫情後,近年都是8月中旬直到11月中旬都是RSV最流行季節(鄭鬱蓁攝)

新冠疫情後,受免疫負債影響,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也加劇,馬偕醫院兒科部主任紀鑫表示,現在直到11月中都是RSV最流行季節,臨牀統計,1歲以下嬰兒是RSV感染併發重症住院的高危險羣,高達三分之一會住院,且會出現「長RSV」,後遺症恐長達5~10年都會反覆喘鳴,美國去年已經開始爲新生兒接種RSV單株抗體,建議臺灣讓新生兒接種。

國際研究指出,一歲以下嬰幼兒住院,多因爲感染RSV。紀鑫表示,受到新冠影響,流行病學改變,過去幾乎全年都會流行RSV,但近年轉爲每年8月中旬開始~11月中旬最爲流行,且感染重症年齡出現延遲化,過去因1歲以下小孩最嚴重,過去防疫做太好,病毒幾乎消失,現在則變成2~5歲孩童也都會感染。

紀鑫觀察,最近馬偕兒科門診每10個住院病童,就有2~3個是RSV,因爲一歲以下嬰兒仍是RSV感染以及併發重症住院的高危險羣,因開學後,就有哥哥感染後回家,傳染給一歲大的弟弟,哥哥咳嗽流鼻涕兩、三天就好了,弟弟卻到現在仍住院超過一週,因呼吸喘、吃不下還無法出院。

紀鑫表示,所有小孩都會可能得到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其中約三分之一會因爲重症住院,尤其是1歲以下嬰兒、早產兒、有先天性心臟病、慢性病等都是重症高風險族羣,感染後易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缺氧等症狀,或併發肺炎與支氣管炎,且研究指出,會出現類似長新冠的「長RSV」,後遺症恐長達5~10年,期間都會反覆出現喘咳、喘鳴等。

他表示,國內目前健保署僅有每個月打一次的短效型單株抗體,提供早產兒出生時妊娠週數未滿33周、先天性心臟病等公費接種,且每個月都要打一次,或是透過讓孕婦接種疫苗,透過胎盤垂直保護力給小孩。但去年開始,已經出現長效型單株抗底,只要出生接種一次,接着隔年再打一劑即可,美國去年已經上市接種,提供新生兒施打。而國內目前已有長效型單株抗體正在食藥署平行審查。

由於近日適逢開學,他呼籲,除了勤洗手、避免到人多地方處外,學童返家應避免傳染給家中幼兒。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目前的健保給付始於2021年時,針對早產兒出生時小於33周,或者是出生時小於35周並有先天性疾病的早產兒給予給付注射短效型RSV單株抗體,實質上是屬於預防性治療。

至於,是否擴大RSV單株抗體的預防性治療,石崇良表示,已經列入今年的醫療科技再評估案,亦會並同世界各國的給付制度一起研議,年底會有提交的結論報告,以供健保給付或是國家疫苗政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