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家真有一天取消了退休金,那我們這些年輕人有什麼好處?

當前,我國正處於快速城市化和加速老齡化的雙重趨勢之中。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已達2.65億,佔總人口的18.7%。

聯合國預測,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超過25%。與此同時,2015年我國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生育率並未出現明顯回升。

據統計,2021年我國生育率僅爲1.16,遠低於人口置換水平的2.1。人口結構的變化給養老保障制度帶來了巨大壓力。

我國的養老保險屬於收支不平衡的“付過代”模式,即當前職工繳納的養老保險費主要用於支付當前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

隨着退休人數增加和繳費人數減少,制度難以爲繼。專家預測,未來5年我國養老金缺口有可能高達8萬億。

僅2021年,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就已達7000億元。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動用基金補貼一般公共預算。這些都增加了財政風險。

在收入分配方式上,我國的養老保險也存在明顯差異。部分事業單位職工可以享受較高的退休待遇,個別人每月可領取近萬元養老金,甚至超過其在職收入的70-90%。

而外出務工人員的養老保障則相對薄弱。據調查,近7成農民工稱“不敢退休”,主要擔心退休後生活無着落。這種收入差距加劇了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平,也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

在基金管理上,各地也存在監管不力、分配不透明等問題。部分地方政府動用養老金彌補財政短板或投資高風險項目,存在挪用、濫用、浪費公款的嫌疑。

個別基金管理人員貪污受賄、玩忽職守更是雪上加霜。這無疑損害了制度的公信力。

面對養老金制度所面臨的困境,有專家主張全部取消退休金,由國家統籌解決老年人生活保障問題。但這一做法恐難收到預期效果。

首先是對國民情感的傷害。我國退休制度實施已70餘年,退休金被視爲對勞動者貢獻的回報。一旦取消,勞動者將感到被背叛和羞辱。

這也將削弱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這會對老年人生計構成威脅。養老金往往是很多老人的主要經濟來源。

取消後,許多老人生活將面臨困境。再者,這也增加了政府財政負擔。要實現收入補償和基本生活保障,需要大量財政投入。最後,由於老年消費需求下降,國民經濟也將面臨衝擊。

單純取消退休金這一簡單粗暴的辦法,治標不治本,後果嚴重。這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也與人性和公平正義相違背。

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困境,根本之策在於及時調整優化人口政策,適當提高生育率,實現人口結構平衡。

應進一步延遲退休年齡,合理控制退休人數。在制度層面,則需進一步完善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實行機關事業單位、城鎮職工和農村居民三種模式並存,使不同羣體都能享受到基本的養老保障。

還應加強基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止挪用浪費,並繼續提高統籌層次,實現省際基金調劑轉移,以保證全國範圍內的支付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逐步縮小收入差距,讓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人口時代與養老時代的雙重挑戰,關係着國家長治久安。面對這一難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不能簡單求助於膚淺對策。唯有系統治理,持續優化,才能駕馭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本文爲本站自媒體平臺“本站號”作者上傳併發布,僅代表該作者觀點。本站僅提供信息發佈平臺。

轉載自:人物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