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後的小故事和方法論回顧
看到了雪球的徵文活動,感覺挺有意思,寫好了還能賺點雪球給的稿費。就分享一下我入市的小故事和不成體系,不值一提的一些方法論吧,也算是對投資生涯的一個回顧。
我大概是在2019年左右入的市,當初受價值投資理念的影響很大,大的思路方向是基本面好,發展趨勢好的股票,然後ALL IN 一直拿着。現在回想有點教條主義,前半句勉強對,後半句一定是錯了。
當年在這個觀念的影響下,我主要盯上了兩支,一個是寧德時代,一個是永輝超市。
寧德時代是之前做一級的時候,就聽見別人提到過它,做三電的人對它評價很高(當時寧王還沒現在的統治力)。當初我的看好邏輯主要是新能源的發展空間+寧王自己的技術、成本優勢。
盯上永輝就有點刻舟求劍了,那段時間應該有是沃爾瑪在美股漲的最好的一段時間,按照找對標的思路找到了永輝:邏輯是有空間:對比沃爾瑪,營收、市值差距達到了有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但中美社零總額是接近的。且有壁壘:生鮮定位決定了永輝受互聯網衝擊小。但沒想到後來社區團購出現了。
當時因爲寧王很短的時間上漲了40%,怕追高,就all in了永輝。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寧王后面應該還是漲了好幾倍,永輝後面因爲基本面問題以及整個市場都有消費核心資產高溢價的情況,在牛熊切換後,最多跌了90%。好在我因爲有其他事,在它大跌前,把對永輝的投資挪了很大一部分出來,後面雖然跌幅大,但本金虧的也能接受。
這件事,給我的啓示就是一定要動態的分析企業基本面以及注意操作方法。
基本面主要是定性和定量兩種結合着來。
定性上,第一步可以從行業規模及增速、行業特性、產業鏈位置、競爭因素先來看所選標的的行業情況。這一步相比比較通用。
市場規模和增速可以參考報告上的,但中國這個環境賣方多是唱多,所以可以自己驗證一下,比如選幾個小樣本做線下調研,逐漸由小到大的做擬合做推導。也可以用對標,舉個例子,假設在人均收入相同的情況下,日本便當的市場滲透率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國內外賣滲透率,在結合國家公佈的宏觀數據做測算,也能做個粗略估計。
如果市場規模大且增速尚可,就進入到下一步行業特性,最好是找規模經濟的行業,如寧王。規避掉規模不經濟的行業,比如餐飲。超市其實在特定階段也有規模不經濟的特徵,全國化的永輝就沒有山東家家悅的利潤高,主要是因爲國內消費差異化,供應鏈很難複用,一擴大供應鏈雜而多,供應鏈成本反而增加了,這個問題在全國化佈局充分好或許可以解決,但現在感覺超市到不了那一步了。
產業鏈位置則是最好找壁壘最高的鏈主如寧王,或者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核心壁壘高的環節。競爭可以套五力模式來看。
如果上面幾個行業維度都沒問題,那麼要壓龍頭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這時候就要結合業務、財報一起定量看公司了。
比如,財務上可以結合三張表分析企業的成長、盈利、現金流等情況。但注意每個行業的側重點又不一樣,比如銀行應該着重看資產表,要關注資產情況。企業又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看不同的指標,如高成長期可以不看利潤,只看收入增速,成熟期就要看利潤率提升了。情況分很多種,一兩句說不清,如果剛入市不久,推薦可以看看肖星寫的《一本書讀懂財報報表》裡面舉了很多定量分析的案例。
如果以上都沒問題,基本選股就做好了。但現在大盤這麼不穩定,建議還是謹慎些操作,可以設立好價格線,分批買入,上漲時能賺錢,下跌時能攤薄成本,併爲反彈創造更大的收益空間。
最後,投資的方法有很多,不必追求複雜多樣的方法,找到自己能掌控和精通的方法即可。另外,方法越簡單越好,越是簡單的方法越是容易長期有效,希望大家都能在如上層期待的那樣實現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