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夏族織藝回返之路 史前館開展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賽夏族重製團隊合作舉辦「斷裂與銜接博物館與賽夏族織藝回返之路」特展,賽夏古謠吟唱。(蔡旻妤攝)

賽夏族佔全臺人口比例不到萬分之3,加上混居及通婚,保存傳統文化困難。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19年起與賽夏族重製團隊合作,透過文物分析、研究調查、田野採集等過程,將重製服飾再度穿回賽夏族矮靈祭祭場,舉辦「斷裂與銜接博物館與賽夏族織藝回返之路」特展,展期至2023年2月28日。

根據原民會統計,賽夏族目前僅6800多人;若依全臺人數比例換算,3400人之中僅有1名賽夏族人,因分佈範圍狹窄,且有被漢化的趨勢,是臺灣原住民中文化瀕臨危機最深的族羣。

賽夏族分佈在新竹縣和苗栗縣交界的山區,賽夏文史工作者潘秋榮說,生活於五峰鄉的族人深受泰雅族影響,大多以說泰雅語爲主;位於南莊鄉的族人也受客家人影響,混居又通婚,文化保存更加困難。

2014年賽夏族織女風順恩帶着族人組成「傳統服飾重製團隊」投入製作傳統服飾,並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館藏研究調查中發現「賽夏族短上衣」,經過部落比對,證實曾於1970年間naStaay矮靈祭時由族中長輩穿着,因其紋飾特殊,族人將它稱爲「蝴蝶衣」,此次也與肩旗、臀鈴、服飾佩件等珍貴物件一併展出。

入口意象以賽夏族最具特色的「臀鈴」意象裝置,打造可互動式藝術作品,呈現出賽夏族祭儀場域,作品由風順恩帶領族人與織女進行創作,以2種不同的編織方式展現織藝技法。運用科技體驗互動手法,用故事、情境、互動,一步步呈現賽夏族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