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94%,拼多多的三支箭:生鮮、模式、效率

拼多多今日發佈了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總營收688.4億元,同比增長94%,淨利潤155.37億元,同比增長47%。

中國電商市場可能即將迎來“改朝換代”。

財務

根據拼多多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該季度,拼多多總營收688.4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在線營銷服務及其他服務營收396.877億元,同比增長39%。交易服務營收291.527億元,同比增長315%。

毛利層面,拼多多第三季度錄得420.1億元,同比增長49.6%,毛利率61%。

利潤層面,第三季度拼多多營業利潤166.56億元,同比增長60%,經營利潤率24.2%。

淨利潤155.37億元,同比增長47%,淨利潤率22.6%。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170.27億元,同比增長37%。

費用層面,第三季度,拼多多總費用253.5億元,總費用率37%,創歷史新低。其中,市場費用217.5億元,市場費用率31.6%。

這份財報體現了拼多多第三季度在財務上的成功,從這份財報,已經感受不到大家都在抱怨的“經濟疲軟”。

業務

拼多多的良好財務表現,來自於其業務層面的支撐。

在線營銷服務營收396.877億元,同比增長39%,顯示在拼多多平臺,數字廣告等收入增長還有彈性。由於拼多多握有廣大下沉市場用戶,這部分用戶羣是當下數字廣告市場的主要增量市場,加上,拼多多在高線市場也在加大滲透,也有助於其吸引數字廣告投放。

第三季度,拼多多交易服務營收291.527億元,同比增長315%,可能來自於多多買菜、Temu等的貢獻。

多多買菜與Temu兩塊業務勢頭很好。

與外界關注較多的跨境電商Temu業務相比,多多買菜的經營也正在持續向好,這塊業務在國內電商市場上可能更具有決定意義。

一方面,多多買菜規模優勢形成了。另一方面,多多買菜有力地強化了拼多多的起家盤市場——生鮮市場,進一步擴大了拼多多的中國生鮮交易份額。

而過去正是基於生鮮農產品業務,拼多多才得以積累龐大的用戶羣與構建起中小商家網絡的運營能力。

由生鮮農產品業務,拼多多也得以涉足產業帶整體經營。(每個城市都有農業,也有工業,基於農業“扶貧”可以獲信地方政府,進而撬動地方城市的工業品供給資源。)

生鮮農產品的流量大,高頻剛需的特徵也讓拼多多實現了順暢的多品類擴張。從生鮮擴張到快消日百、家居、家電等。加上與微信的戰略合作,有助於高頻打低頻。

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多多買菜現在已經做到社區團購市場份額的絕對第一,其一半以上的城市都已經盈利,少部分城市接近盈利,總體盤子虧損已經很少了。

“社區團購的市場格局基本上已經固化了,優勝劣汰下來,全國性的玩家就剩兩家——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除了這兩家外,其他全國性玩家在這個賽道基本上沒有什麼機會了。而多多買菜與美團優選相比之下,美團優選則有更大的虧損問題,一年的虧損超過兩百億,單業務的盈虧。”

模式與效率

拼多多能成功推出很多強勢新業務,核心的支撐則是模式與效率。

模式層面,當下中國消費零售市場,正在從商業地產盈利模型爲主導,調整轉型爲以商品模型爲主導。

無論線上線下,商業地產的紅利已經到頂,幾乎都在往下走了,而線下商業地產往下走的時點還要早於線上幾年。

比如,促銷的效能是一屆不如一屆。貨架位費用、條碼費等拉昇也越來越困難。商鋪的供給大幅過剩了。簡單的二房東式的同質化陳列售賣越來越吸引不到顧客。等等。

由此,無論線上線下平臺,傳統的商業地產盈利模型、佔個位做“二房東”的生意模型都迎來了陣痛期。於是,大家也都開始轉型走商品模型了,比如,線上線下都在走向產地,力圖去做好商品。

在線上平臺,工廠、農民都成爲了零售商在電商平臺上直接銷售了,傳統的經銷商也有一大批人走向產地去做工廠、去包地了,整個流通都在走向產地,流通“扁平化”了。

而這波“扁平化”浪潮主要就是拼多多推動的,當然,還包括現在的抖音電商。

它們提供了更低的開店門檻、更低的線上運營門檻、更低的營銷門檻、更高的導購效率等等,從而在電商平臺層面推動了產地化。

而“扁平化”的流通則會帶來更低的商品價格、更快的商品上市、更靈敏的商品研發與更倦的商業運營。

這些,拼多多都是先人一步的。

效率一塊,拼多多之於電商行業的最大貢獻就是人效,拼多多大幅拉昇了人效水平。

可以對比一下拼多多與其他電商平臺的員工數、營收與GMV,它們之間的人效水平很多都不在一個水平層了。

這其實也構成了拼多多的“低價”優勢——低價的背後邏輯是低成本運營。

美團追殺,叮咚捱打,樸樸扛住,盒馬尋路

投資消費零售 必看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