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修仙渡劫,翻身還是翻船?

前言:

三一重工自從前些年太子“樑在中”差點出事之後,就把總部從長沙搬到北京去了。

樑在中是創始人樑穩根的獨生子,作爲曾經登上中國首富寶座的大企業家,對愛子的培養自然是不遺餘力。

樑在中還未成年,公司每次開董事會,他就會坐在邊上旁聽。

2002年還沒有參加高考,就被送到英國華威大學,專業是計算機,樑穩根還是挺有遠見,知道未來是互聯網的天下。

樑在中大學畢業之後,沒有繼續深造,就回到三一重工,開始了精心培養之旅。

先從基層的調度員開始,然後到各部門的各種職位,比如主任、經理、總監、總裁和董事長全都當了一遍。

當然這個董事長不是三一集團的,是三湘銀行的董事長。

這份培養計劃非常明顯,就是衝着接班人去的。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樑在中也很努力,對三一集團的運作日益瞭解。

這一切在2010年7月的一天被打破,樑在中險些被綁架,可能是由於二十多年從來沒見過險惡和經歷風浪,被這個事件嚇到了,精神差點出問題。

樑穩根考慮再三,還是選擇了終止培養計劃,樑在中進入休養期。

這個時候我國互聯網已經非常迅速的發展起來,工業互聯網也成爲了當時的社會熱點。

2016年,32歲的樑在中復出,創立“樹根互聯”,現在正在IPO的路上。

對於樹根互聯這麼着急上市,我其實有點沒理解,公司與三一集團具有關聯交易,而且主要業務來源都是三一,重點是這幾年都是虧損狀態。

可能是同行都在紛紛啓動上市,不想落後吧。

徐工的“徐工漢雲”,前幾天分析的海爾,旗下“卡奧斯”等等,都在上市的路上。

在我看來,樹根互聯還是挺重要的,工業互聯網是科技進步的必然趨勢,工業4.0目前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進步也是很快的。

樑穩根扶持樑在中是事實,但是三一重工需要工業互聯網更是事實,這個下面還會講到。

一說到工程機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週期”。

我在上週末的總結裡說了這樣一句話: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周期,有投資的地方,就會有博弈,有錢的地方,就會失真。”

在我看來,如果真要說週期,每個行業都有,包括股市的漲和跌,都是週期,只是週期的強度不一樣而已。

所以不管是投機做短線,還是跟風做波段,還是價值做長線,都應該去理解週期,然後加以利用。

因爲週期、博弈和失真這三個東西只要出現一個,市場就會出錯,如果出現兩個,就會形成戴維斯雙擊。

對於一家優秀企業來說,投資他有兩種邏輯,一種是消極的,相信這家公司以後會慢慢的越來越好,買完之後就不管,多年之後公司內在價值提升,市值提高,自然就賺錢了。

另一種是積極的,在市場出錯的時候操作,不出錯就不動,可以有更高的收益,但是風險也更大。

比如三一重工,假設市值1000億是谷底,市值4000億是山頂,理論上這裡就有四倍的收益空間。

不過應該沒人能做到這麼精準。

如果我們把條件放寬鬆一點,再假設三一重工合理市值是2500億(只是舉例選一箇中間值,不是說三一的真實合理價位),那麼1000億到2500億之間的時候,都是低估,2500億到4000億之間都是高估。

那麼很顯然,只要在低估區間買入,高估區間賣出,這筆投資就是賺的,並且這個跨度區間越大,收益就越高。

我們肯定做不到理想化的四倍,但是把週期理解得越透,對公司瞭解得越深,纔有可能找到相對準確的“中位值”,纔有可能去定一個低估值和高估值。

我文末那個《A股核心資產研究彙總》表格內的加倉點和減倉點,計算依據之一,就是這個邏輯。

下面就來具體看看今天的主角“三一重工”。

一、公司

三一重工出身不如徐工,背景比不上中聯,能夠有此成就,真的很了不起!

關於公司的成長故事,本文就先不講,因爲內容太多,而且公司發展歷程中和中聯的各種“商戰”是主旋律,怕一不小心就說了不合適的話。

那麼選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點,來讓我們見微知著。

三一重工有很多亮點,我想坐落在長沙市長沙縣的“18號工廠”,應該可以算是代表之一。

長沙這個網紅城市在大家眼裡,可能印象最多的是“娛樂之都”,遍地都是吃喝玩樂。

不過長沙縣可能瞭解的人並不多,這可是《中國百強縣》裡排名前10的。

三一重工的18號工廠,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座“燈塔工廠”。

在我一百多篇原創文章裡面,出現燈塔工廠的頻率,應該也有好幾次了,我國不愧爲全球第一大製造業國家。

燈塔工廠的意思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工業4.0的示範。

截止到今年1一月份,全球總共有132家燈塔工廠,我國就佔了50家,一直都是排名第一。

前段時間世界經濟論壇又公佈了第八批入選名單,新增13家,我國又佔了6家。

京東方拿下一家,美的拿下兩家,海爾拿下一家,長沙的博世拿下一家。

18號工廠從建立到現在,一直都在更新迭代,現在已經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人均產值最高、單位能耗最低的工廠之一,所以被稱爲“最聰明的廠房”。

所以近十年,三一集團的技術工人曾高達8萬人,減少到現在的2.6萬,業績卻翻倍。

上圖就是18號工廠的一個角落,總面積10萬平方米的廠房,有很多個這樣的角落。

從一塊鋼板進去,到一臺泵車出來,整個過程,已經只需要極少數的工人在操作後臺下達指令,許多原本人工操作的流程,都被機器人給取代。

核心環節有三個:

1、自動下料

鋼板從庫房,輸送到生產線,加工成零件,全程無人化。

以往是需要人工用龍門吊把厚重的鋼板慢慢吊裝到加工設備上,然後再人工執行一道道加工工序,可以想象這個效率提升有多高。

2、視覺識別

我們都知道汽車的自動駕駛底層邏輯是先採集車身周圍的信息,然後中控做出反應代替人開車。

18號工廠裡面有大量這樣的視覺識別系統,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待加工的零件,根據指令進行精確加工,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柔性生產。

因爲如果僅僅只是位置識別和位置控制,只能針對特定的工藝流程,換一個就不行。

有了視覺系統之後,比如焊接工序,就真的可以當成是一個焊接工人,看到不同的材料和要求,就用不同的方式焊接。

3、智能配送

工廠內有一百多輛無人運輸車,可以根據流程需要或者下達指令,自動識別貨物,然後裝載配送到需要的地方。

上圖這小玩意,已經可以自動識別、搬運和下料十萬多種零件。

我是親眼去參觀了這座工廠的,其實工作人員在介紹的時候,我並沒有太多感覺,因爲這些東西在我當年做自動化的時候,就設計過類似的生產線。

但是我聽到了另一個數據,讓我挺震驚的,去年18號工廠每天就要產生30TB的數據,也就是三萬多個G,而且這個數據還在不斷攀升。

之前我分析芯片公司和海康威視的時候,詳細講過數據對於智能化的重要性。

任何智能化只有兩個核心,一個是數據,另一個是計算,誰的數據越龐大計算能力越強,誰的AI就越強大。

而且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數據越多,計算能力纔可能進步越快,反過來又會讓數據更多。

另外還有兩個也很重要的數據。

18號燈塔工廠每1平方米產生的效益將近20萬,全球重工行業排名第一,人均產值1500萬,在全球整個行業,更是一騎絕塵。

相信大家現在對三一重工的18號工廠,有了一個基本瞭解。

現在三一還只有兩座燈塔工廠,未來會越來越多,這就意味着以後三一重工穿越週期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行業的週期性波動很正常,但是企業如何穿越週期?這裡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點。

第一點是成本控制

在市場低迷的時候,需求萎縮,生產線開工率肯定比較低,這個時候不管是從主動方面還是被動方面,管理成本是可控空間最大的。

比如從員工數量上來說,可能是公司主動裁員,也可能是員工跳槽,人數下降,成本自然就控制下來。

第二點重啓速度

既然是週期,那麼低迷期總會過,市場需求一旦回暖,企業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各項工作,生產環節對於製造業當然是重中之重。

如果低迷時期員工流失過多,那麼一定會影響重啓效率,但是不減少員工數量,成本又下不去。

18號工廠就解決了這對天生的冤家,那麼未來只需要升級智能化水平的同時,加大其他工廠的改造力度,帶來的優勢就會加持在週期穿越能力上。

樑穩根親口說:“要麼翻身,要麼翻船!”

我覺得三一重工只要在智能化這條“修仙”路上持續前進,就不會翻船。

二、業務

三一重工的產品比較多,其中五個是核心:挖掘機、混凝土機、起重機、路面機和樁工機。

1、挖掘機

挖掘機是三一重工的拳頭產品,也是業績的主要貢獻者,一直都是行業霸主。

2022年挖掘機收入繼續領先,已經是連續12年全國第一,而且去年大型挖掘機的市佔率也拿下了第一名。

從2017年到2022年,挖掘機營收分別是136.69億、192.47億、276.24億、375.28億、417.5億和357.6億。

同比增長率分別爲82.99%、40.8%、43.52%、35.82%、11.25%和-14.36%。

真是一路下跌,2022年尤其慘,已經負增長。

不過出口還行,海外市場份額超過 8%,出口180.8億,同比增長69%,當然也是第一

大家都知道整個行業都在下滑,2022 年挖掘機行業國內總銷量 15.19 萬臺,同比下降 44.6%。

而且今年到現在爲止,還在繼續下跌。

2023年3月份,各類挖掘機銷量25578臺,同比下降31%,其中國內13899臺,同比下降47.7%,出口11679臺,同比增長10.9%。

從今年一季度來看,挖掘機總銷量57471臺,同比下降25.5%,其中國內28828臺,同比下降44.4%,出口28643臺,同比增長13.3%。

可以看出國內市場依然低迷,主要靠出口拉動。

2、混凝土機

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機械是全球第一品牌,主要有兩類:攪拌車和車載泵。

攪拌車的表現不錯,市佔率超過30%,比2021年提高了9個百分點。

但是業績依然還在下滑。

從2017年到2021年,混凝土機械營收分別是126億、169.64億、232億、270.52億、266.74億和150.8億。

同比增長率分別爲32.59%、34.64%、36.76%、16.6%、-1.4%和-43.46%

2021年和2022年已經連續兩年負增長。

出口方面還可以,混凝土機械出口75.4億元,同比增長6.1%,出口連續保持第一。

3、起重機

三一重工的起重機2022年收入126.7億,同樣下降比較厲害。

但是行業地位比較穩固,汽車起重機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到32%,履帶起重機整體市場份額超過40%,穩居全國第一。

起重機是徐工的主場,往年都要比三一高不少。

從2017年到2021年,起重機械營收分別是52.44億、93.47億、139.79億、194.09億、218.59億和126.7億。

同比增長率分別爲93.5%、78.26%、49.55%、38.84%、12.62%和-42.04%。

2022年下降特別厲害,首次負增長,而且幅度還這麼大。

好在出口這個助攻王比較給力,起重機械出口51億元,同比增長 24.6%,保持第一。

去年汽車起重機行業整體表現也很差,國內總銷量2.59萬臺,同比下降47.2%。

不過今年一季度各類起重機雖然有的依然在下滑,但是比挖掘機的表現要好很多。

一季度汽車起重機銷量7551臺,同比下降10.2%,塔式起重機銷量4227臺,同比下降10.1%,履帶起重機銷量864臺,同比增長18.8%,隨車起重機6405臺,同比增長18.2%。

如果二季度汽車起重機和塔式起重機能扭轉,那麼今年的起重機市場就算是很好的。

4、路面機

路面機的種類和型號比較多,需要適應不同的工序和地形,壓路機、攤鋪機和平地機是用得最多的。

三一重工攤鋪機市場份額超過30%,當之無愧的第一。

從2017年到2021年,路面機械營收分別是13.43億、21.32億、21.48億、28.04億、27.06億和30.8億。

同比增長率分別爲53.59%、58.73%、0.71%、30.59%、-3.51%和13.86%。

總算有一個2022年正增長的重要產品。

原因也很簡單,前面那些設備受房地產影響很大,是房地產必須用到的工程機械。

路面機是用來修路的,主要受基建影響,我國作爲基建狂魔,路面機表現好一點也很正常。

而且今年一季度各種路面機表現都比去年要好。

比如平地機,今年一季度總銷量1783臺,同比增長2.12%,壓路機一季度總銷量4248臺,同比增長1.53%。

但是攤鋪機是下滑的,一季度總銷量331臺,同比下降7.8%。

5、樁工機

三一重工的樁工機主要是旋挖鑽機,國內市場份額超過40%,不過2021年和2022年業績都連續下滑。

從2017年到2021年,樁工機械營收分別是29.13億、46.91億、48.1億、68.25億、51.66億和30.7億。

同比增長率分別爲145.52%、61%、2.54%、41.9%、-24.3%和-40.67%。

業績倒退到2017年的水平。

不過出口表現是很好的,樁工機械等其他產品出口58.5 億元,同比增長 98.3%。

不知道爲什麼公司不單獨說明樁工機的業績,要加一個“其他產品”。

看在樁工機的銷售收入最低,就不去計較了。

三、業績

知道了上面各業務的業績,公司整體業績其實就浮出水面了。

2022年營業總收入808億,同比下降24.38%,比2020年的水平還低。

上圖的營業收入800億,是不包含利息收入,所以少了8個億。

一般公司旗下有並表的“金融類子公司”就會有這個情況,否則的話,母公司的利息收入是算在財務費用裡面的,不會影響營收。

淨利潤44億,同比下降64.26%,比2018年的水平還低。

扣非淨利潤31億,同比下降69.62%,經營現金流淨額41億,同比下降65.57%。

業績下滑幅度這麼大,完全是銷量不行引起的,毛利率也有下滑,但比較小。

上圖是三一重工近十年的毛利率表現情況。

從2019年32.7%的毛利率巔峰之後,就一路下滑到2022年的24%,少了近9個百分點。

雖說相比2021年25.9%的毛利率只下降了不到2個百分點,但是淨利率就很慘。

毛利率和淨利率的圖形走勢基本上是吻合的,但是幅度變化要大很多。

淨利率2020年是巔峰期,達到16%,隨後2021年下滑到11.6,2022年更是下滑到只有5.5%。

從這兩者的對比我們就會發現,週期低谷的時候,即便產品不降價,能保住毛利率,但是成本控制不下來的話,淨利率照樣保不住。

所以2022年利潤的下滑幅度要遠遠大於營收。

這也是我文章一開始講18號工廠的原因,如果不解決成本問題,那麼每次週期下行,就都是這麼情況。

而解決成本問題,只能靠智能化,能用機器的就不用人。

三一重工在這一塊的研發投入也是比較大方的。

上圖是近五年的研發費用,逐年在增加,在行業這麼不好的情況下,也沒有削減研發,目標很堅定。

2022年的研發費用近70億,是扣非淨利潤的兩倍還多。

但是研發投入資本化也有9個億,稍稍有點不滿意。

資產負債表裡面基本上都很正常,應收、存貨和短期借款變動都相對不大。

只有長期借款2022年216億,相比2021年的96億,要多出120億。

從公司的現金流情況來看,確實缺錢了。

籌資現金流入裡面,借款就高達567億,比2021年的336億,要多了231億。

大部分都用來還債,剩下的並不多。

2022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額127億,看起來挺多,是往年的兩三倍,但是如果不是借款增加這麼多,現金流會有問題。

通過前面額度業務分析,我們會發現,三一重工的出口業務表現很好,實際上確實各項財務數據都在提升。

上圖是近五年國內和國際業績的對比,變化趨勢很明顯。

三年以來,國內營收持續下跌,國際營收大幅度上漲,國內營業利潤大幅度下跌,國際營業利潤大幅度上漲,國內毛利率持續下跌,國際毛利率持續上漲。

2022年國際業務的毛利率26.36%,第一次超過國內。

總算是一個好消息。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三一重工的“電動化產品”,這個表現最好。

2022年已經完成79款電化產品的開發,上市了67款,銷售收入27億,同比增長超過200%。

這幾年新能源汽車一直都是網紅,工程機械的電動化同樣也是未來的趨勢。

而且工程機械的使用場景比新能源汽車多了一個優勢,很多工地作業的工程機械,都不需要移動,或者移動範圍很小,直接可以插電工作。

在目前這種“第四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能源革命”疊加的影響下,整個行業都處在技術上行中,顯然和目前的需求下行造成了錯位。

而且技術變革非一夕之功,這就更加考驗企業的生存能力和擴張能力。

在我看來,三一重工生存能力沒問題,正在強化自己的擴張能力,也就是穿越週期的能力,是一家好公司。

四、總結

從好的一面來看:

2022年1月份,66歲的樑穩根卸任董事長一職,59歲的向文波接任。

這意味着樑穩根以後把所有心思和精力都放在數字化轉型上面,看來樑總要爲了兌現第四次承諾而奮力一搏。

在此之前,樑穩根曾許諾三次,而且還都兌現了。

第一次是在2003年,公司上市,獎勵骨幹員工每人1萬。

第二次是2007年,業績突破百億,獎勵骨幹員工每人10萬。

第三次是2019年,業績突破千億,獎勵骨幹員工每人100萬。

2021年初,樑穩根第四次許下承諾,當市值突破萬億的時候,獎勵骨幹員工每人500萬。

當然這裡的市值是三一集團,不是三一重工。

可能在樑穩根的眼裡,市值破萬億,就代表翻身成功。

前段時間“三一科技節技術成果展”在5號廠房開幕,我去看了,展出來的一百多個項目,都是三一最先進的技術。

這兩年業績差是事實,但是也不得不認可三一技術是真的很不錯。

而且公司現在已經有近30家燈塔工廠,有的已經建好,有的還在籌建中,這就是穿越週期能力不斷強化的標誌。

從不好的一面來看:

工程機械使用領域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基建,另一個是房地產。

基建我看了上個月發佈的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已經公佈的18個省/市/自治區項目總投資項目30960項,其中12個省/市/自治區投資金額大概是42萬億,14個省/市/自治區投資金額大概是8萬億。

保守的說,基建不會大幅度下滑,但是增長也不會很多。

房地產就不用說了,行業數據是今年12萬億,我保守估計10萬億,離當年高峰期的17萬億,確實要下滑很多。

那麼市場現實情況是需求整體還會繼續下滑,行業會繼續內卷。

那麼對於工程機械行業來說,出路的修仙之路只有三條:

第一條、科技升級

三一重工雖然技術進步很快,但是離卡特彼勒和小松依然還有差距,瞭解行業的朋友可能知道,卡特的工程機械售價要貴不少,銷量依然不錯,原因就是人家的產品確實好。

國內產品主打性價比,確實便宜,而任何行業站在頂尖的那一小羣人,是最賺錢的。

所以未來國內工程機械企業在內卷的同時,就看誰能在技術上優先跑出來。

第二條、出口

一帶一路正在風風火火的進行,所以根據文章前面的分析,國內業績大幅度下滑,但是出口表現大家都不錯。

高性價比的產品在非發達國家是有競爭力的,這也是行業那幾大巨頭紛紛在國外建廠的原因。

第三條、耗

做工程機械的企業大大小小非常多,既然是內卷,那就大家一起耗,一直耗到供需關係重新恢復平衡爲止。

從這三條出路來看,都不是短時間內的事情,所以今年依然會很難。

但是在我看來,如果看好三一重工的未來,那就要期待市場再多踩幾腳,最好踩到白菜價,所以越低迷就應該越高興。

相反如果不看好,遠離即可。

我做了下面這張表,A股核心資產研究彙總的表格,裡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的龍頭公司,並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以後所有分析過的公司都會在上面這個表裡更新數據,另外以後每週的週末,會把本週分析過的公司一起做一個深度總結,周總結也會和表格放在一起。

每次分析公司後,會在後面加一些更深度的觀點或者計算方法,也會放到一起方便閱讀,都記得去看。

專注於上市公司財報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點贊關注持續更新內容,能爲你規避很多風險。

一起探索企業基本面的研究,收穫必然巨大。

小拇指,發財手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