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流亡學生案」不爲人知的故事

既是抗戰老兵,也目睹山東流亡學生被迫參軍的王中逵先生。(許劍虹攝)

在1949年7月13日,發生於澎湖的「山東流亡學生案」,由於的確造成許多冤案,許多學生也被迫服役,因此被許多人定位爲「外省人的二二八事件」,在近年逐漸成了臺灣政界、史學界與媒體界關注的焦點。

比方說,在2014年底的九合一大選期間,就有人爲了影響國民黨選情,捏造了無黨籍候選人趙衍慶先生的「山東流亡學生」受害者身份。而今年7月13日,又有個團隊打算出版一套以此事件做爲背景的互動文字遊戲。話題是愈炒愈熱,但真相卻愈發模糊,許多人只知道這是白色恐怖第一案,其他就任由想象力發揮了。

不過,真相仍然非常重要,因此《中時新聞網》記者去訪問了真實親歷「山東流亡學生案」的其中一位受害者,家住臺北市松山區的抗戰老兵王中逵先生,他認爲這起歷史悲劇所代表的,並不是社會大衆所以爲的白色恐怖事件那般簡單。主要是涉及到國軍內部的派系鬥爭,老人家認爲整起「山東流亡學生案」的背後,還有許多不爲外人所知的故事值得討論。

受害者不是隻有老師與學生

首先有大衆常常被事件名稱所誤解,其實「山東流亡學生案」的受害者並不只有八千多名集中在「澎湖防衛司令部子弟學校」的師長與學生而已。王中逵表示,幾乎當時所有被集中在澎湖的山東人,都可以稱得上這個事件的廣義受害者。他們當中除了老師與學生,還有軍人、警察、國大代表甚至立法委員,所以他認爲,此案應該叫「山東流亡者案」更符合事實。

比如說,王中逵雖爲受害者,但他自己並不是流亡學生。王中逵在當時已經是陸軍的無線電通信員,並追隨山東省保安第3師師長張景月打了三年的抗日遊擊戰,所以當案件發生時,他其實已經是名老兵了。那麼,爲什麼身爲無線電通信員的王中逵,會出現在澎湖呢?

原來,王中逵剛剛撤退到臺灣後不久,就得到張景月的邀請,希望一同回到大陸從事反共遊擊戰。當時張景月希望與時任大韓民國總統的李承晚合作,以一艘國軍砲艦爲基地,對山東沿海地區實施騷擾。而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因此張景月到山東青年聚集最多的澎湖去招兵買馬。 由於王中逵具有操作無線電設備的技能,也就加入了這支張景月的反共遊擊隊,與其他五十多名隊員前往澎湖。沒想到原本答應配合張景月計劃的澎防部司令李振清卻突然變卦,王中逵一行人抵達馬公後,就遭到李振清的軟禁。王中逵回憶,他們一行人被集中馬公的媽祖廟內管理,平時可以自由活動,但是不可以離開澎湖。

顯然李振清不僅想要強迫青年學子當兵,同時也想併吞張景月手下的游擊戰士。張景月這才知道李振清這個司令是沒兵的,纔要如此抓員充額,當然也就不可能允許其他人也在此召兵。這纔是當年的事實。

當年李振清爲了召兵,出現許多令王中逵感到荒謬的情景,其中最感到怵目驚心的就是李振清連撤退到澎湖的數百名青島員警都不放過。這羣員警爲了抗拒強制徵兵,警察們一度還拒穿軍裝,而是穿着黑色的棉衣、架起了重機槍,如同作戰演習一般準備與李振清的部隊決一死戰。不過到最後,由於李振清的行動得到了東南行政長官陳誠的支持,警察們最後仍只得被迫屈服。

到底有多少學生死亡?

由於自己沒有被限制行動,王中逵在1949年7月13日當天,僅隔着一道圍牆,全程目睹到「山東流亡學生案」的經過。那天一開始是李振清將軍給學生們訓話,由於距離很遠,訓話的內容他並沒有聽到。不久學生們就開始起鬨鼓譟,顯然是對李振清的演說感到不滿。接着,被激怒的李振清一氣之下將手中的棍子給打斷,然後要求學生選出一位代表與他對話。結果沒想到,那名學生代表纔剛到臺前,就被衛兵以刺刀刺中臀部而倒地。很快的就有幾名士兵將該名受傷的學生擡了出去。在當下王中逵還真的以爲那位學生是被擡去槍斃。

但出乎意料的是,沒多久那名學生又被擡回到了操場,而且屁股上很明顯的有包紮的痕跡。王中逵才鬆了一口氣,瞭解李振清將軍還不至於惡劣到對學生下毒手。不過,爲了防止學生逃離,李振清的一些手段也確實令人不敢苟同。比如他會派士兵拿棍子到碼頭邊埋伏,只要有人想要搭船離開就會被打。

王中逵表示,當時許多女學生爲了逃離澎湖,刻意與在馬公整補的海軍官兵交好。而這些海軍弟兄有不少人是畢業自青島海軍學校的山東人。女學生希望透過這些來自海軍的男朋友,可以偷偷搭乘軍艦逃離澎湖。結果,事蹟敗露,李振清下令士兵對所有靠近碼頭者都不分男女給予棍子伺候,導致許多想要結交海軍男朋友的女學生也跟着一起捱打。

誰該爲「山東流亡學生案」負責?

在那段時間有傳聞指出不少學生在睡覺時被裝入麻布袋丟到海中淹死。王中逵表示他也聽過這類說法,但由於自己並沒有親眼目睹過,所以也無法證實傳聞的真假。不過他以當年的親身經驗,證明祖籍山東清平縣的李振清將軍並沒有許多人講的那麼冷酷無情。

在媽祖廟與數百名追隨張景月到澎湖的游擊隊員、鄉長、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一起被軟禁了一段時間後,王中逵認爲這樣不是辦法,於是決定親自去與李振清談。許多與他一起被軟禁的山東人都勸他逵不要自討苦吃,李振清若被激怒,是會命令手下衛兵把人押到沙灘上曬太陽曬到脫皮爲止。

不過,年輕氣盛的王中逵沒有聽勸,真就一個人與李振清談了好幾次的話。據王中逵回憶,李振清其實算是很簡樸,平常在司令部時連參謀與衛兵都沒有,可以直接走到他前面對話。去了幾次後,李振清可能是被這個毛頭小子纏到不耐煩了,居然還開了一張通行證,讓王中逵等五名電臺人員得以安全離開澎湖。

事後回想起那段歷史,王中逵認爲李振清可能並不是壞人。因爲李振清將軍不但是名參加過臺兒莊大捷的抗日名將,而且在國共內戰期間,李將軍指揮的陸軍第40軍在河南省新鄉與安陽一帶多次擋住解放軍大規模攻勢達三年之久,可見李將軍能征善戰,並不是庸才。只是連年征戰損兵折將,且李將軍的軍閥習性很難調整,所以在擔心自己部隊可能被併吞的心理壓力下,產生了強迫在澎湖的山東人都從軍的想法。畢竟,對於當時的軍事將領而言,要是失去了軍隊,指揮官可能性命難保。更不幸的是,李振清的40軍大多數是河南人,所以纔會以如此粗暴的手段,對待不願意屈服的山東知識份子。

但是「山東流亡學生案」鬧到那麼大,整起悲劇總該是有個元兇在。對此,王中逵表示,當時下野,而且人在中國大陸的蔣中正應該稱不上是這起歷史事件的主導者。老人家認爲,當時握有臺澎地區軍政大權的東南行政長官陳誠將軍,纔是真正該爲此事負責。

原來在日本剛剛投降的時候,陳誠從黃埔系將領的本位主義出發,裁撤了大批抗戰有功的山東遊擊隊。結果內戰爆發後,在山東境內戡亂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在得不到地方民團的配合下而慘敗,讓使得許多山東籍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氣得喊出了「殺陳誠以謝國人」的口號。這就造成了陳誠的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