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廣東經濟數據發佈:GDP超6.5萬億元

7月23日,廣東省統計局發佈了上半年廣東經濟運行數據。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覈算結果,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42.5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7.49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26106.10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36778.91億元,增長2.7%。

看生產:工業支撐經濟平穩發展

從生產來看,上半年,農業生產總體穩定,春收糧食獲得豐收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新動能產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平穩增長,規模以上服務業增勢良好。

具體來看,農業方面,上半年,春收糧食豐收達近五年最高水平,2024年廣東春收糧食產量71.66萬噸,增長1.4%。重要農產品供應總體充足,蔬菜及食用菌產量增長3.6%;園林水果產量增長1.2%;茶葉產量增長8.3%。生豬、家禽出欄略有下降,產能優化調整,其中,生豬出欄下降1.5%,家禽出欄下降1.2%。

工業方面,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別提高3.5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新動能產業快速發展,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1%、13.0%,其中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增長16.3%,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20.9%。高技術產品產量較快增長,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25.7%、23.4%、31.1%、37.6%。

服務業方面,上半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分別增長12.7%、8.9%、6.5%。

運輸市場增長態勢良好,全省貨運量、貨運週轉量同比分別增長0.3%、3.1%。其中,民航完成貨運量、貨物週轉量增長23.6%、22.8%。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4.9%。全省客運量、旅客週轉量分別增長14.8%、24.7%,其中,鐵路客運量和旅客週轉量分別增長18.2%、9.5%,民航客運量和旅客週轉量分別增長22.8%、33.7%。

看投資:設備工器具投資實現兩位數增長

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1.5%,降幅比1—5月收窄0.9個百分點。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等支持帶動下,設備工器具投資增長24.1%。

分投資領域看,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5%,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8.1%。新動能投資快速增長,全省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6%,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8.6%、23.9%,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22.8%、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投資增長26.4%;高技術服務業投資中,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13.2%,環境監測及治理服務投資增長6.3%。

基礎設施投資增長0.1%,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11.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10.4%,尤其是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清潔能源投資增長14.0%;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6.8%,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30.6%。

看消費:市場銷售穩定增長

上半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萬億元,同比增長1.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0.6%,鄉村市場零售額增長4.9%。

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餐飲收入分別增長0.9%、3.2%。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增長較快,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菸酒類,日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0.7%、10.6%、3.4%、3.1%;部分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增勢良好,化妝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分別增長10.8%、10.0%。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同比增長3.9%,增速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快5.5個百分點。

看物價:CPI溫和上漲

上半年,廣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1%,漲幅比一季度回升0.2個百分點。6月份,CPI上漲0.4%,漲幅與上月持平。其中,食品價格上漲0.3%,非食品價格上漲0.4%;消費品價格上漲0.9%,服務價格下降0.3%。

上半年,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降1.5%,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IPI)下降1.6%,降幅比一季度分別收窄0.3個百分點、0.7個百分點。6月份,PPI下降1.2%,IPI下降0.4%。

看收入: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

上半年,廣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27元,同比名義增長4.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14元,增長4.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1元,增長6.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2.7個百分點。

廣東省統計局方面指出,總的來看,廣東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新動能快速成長,轉型升級穩步推進,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下一階段,要更大力度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堅決扛起“經濟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責任,爲全國經濟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文 記者 陳澤雲圖 羊城晚報·羊城派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