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突然倒閉,誰的鍋?

大家好,我是首席商業評論的衛明。

下午還在寫稿,突然看到一條消息,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居然今天宣佈停止所有門店運營,實在是讓人意外。

其實可能很多朋友並不知道上海城市超市到底是誰,因爲這家超市基本只在上海拓展,而且也並不是像華聯或者聯華那樣分佈衆多,所以,相對來說知名度要低很多。

不過這家超市也算是上海精品超市的鼻祖了,一開始也是私人投資設立的,主打進口商品,主要客羣也是駐滬的外籍人士,後來也發展了很多本地用戶,譬如一些海歸或者說有需求購買進口商品的用戶,都會考慮去逛一下。

在我們家附近也開了一家,之前時常去看一些商品,譬如進口的精釀啤酒,進口牛奶,進口的零售和酒,都是比較受歡迎的商品。

你可以把它看成反向的海外華人超市,在中國的一些老外也會想買一些他們原來老家的商品,哪怕價格貴一點,也願意買,而且對於很多外籍人士,他們生活用品並不太習慣網購,特別是他們有些想買的東西很多其他超市或者網站也買不到,譬如一些麪包,沙拉等等。

這是之前城市超市City Shop能夠發展起來的原因,也是它主要在上海發展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次爲何突然倒閉?

有朋友說,其實全國的超市目前運營狀況都一般,加上電商的衝擊,難免會更有挑戰。

我認爲,電商是原因之一,特別是疫情後,大家被教育得更會使用電商採購了,習慣養成了,也就很難放得下,特別是現在很多電商平臺也提供了很多進口商品,甚至進口商品的平替。加上現在消費大環境講究性價比,用戶都在找物美價廉的商品,各大零售渠道都在卷價格,線下超市有房租成本,採購規模相對來說肯定不如大平臺,商品選擇和價格上很難有優勢。

第二,其他類型的線下零售擠壓了生存空間。如果看進口精品超市,上海這幾年還開了奧樂齊,提供的商品有類似,甚至不比城市超市弱,加上山姆會員店,Costco等倉儲式會員店的發展,用戶可以選擇的線下零售渠道選擇就更多了,相對而言,城市超市City Shop的優勢並不明顯。

第三,一些固定的外籍人士客羣在減少。至少我感覺最近1年,周邊或者超市看到的外籍人士數量在大幅減少,也聽說了一些外籍工作人員回本國去了的消息。

總體來說,這三個因素的疊加,加劇了此類超市的衰落速度。

有人說,實體零售很難,確實是,但模式也在發生着改變。

精品超市開始滑落,但折扣超市在崛起。

我相信大家都瞭解到有一些零售批發超市,同樣的商品,價格要便宜很多,有些因爲是滯銷商品,有些是臨期商品。

大家手頭都緊,零售業也只能跟着變,但不變的還是物美價廉。

消費者也會不斷衡量,用什麼價格在什麼渠道買合適的商品,達到經濟和體驗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