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牀呼吸科專家:從新冠患者危重症救治看到動態清零必要性

上海臨牀呼吸科專家:從新冠患者危重症救治看到動態清零必要性。(澎湃新聞)

大陸《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報導,上海此輪疫情面臨最大挑戰是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以市級定點救治醫療機構瑞金醫院北部院區爲例,解釋目前堅持動態清零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他說:「目前,上海已是中國醫療資源最爲充足的城市之一,如任由疫情進一步蔓延,廣大醫療資源配置不均的地區是否能夠扛住可能的疫情暴發?」正因如此,動態清零是目前控制感染人羣基數、緩解疫情進一步擴散的唯一正確模式。

報導稱,上海堅持防止輕轉重與重症救治並重、新冠救治與基礎性疾病治療並重、中西醫治療並重三個原則,組建9支重症救治團隊,進駐8家市級定點醫院,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根據市衛健委通報,每日新增感染人數已從高峰開始回落至2萬以下,同時,危重症與死亡人數成爲大衆關心的新焦點。

瞿介明表示,瑞金醫院北部院區目前收治患者60歲以上超過65%,70歲以上近50%,並不乏90歲以上,且大多數有臨牀症狀。

「比起逾九成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患者,目前我們的救治將更多重點放在重症、危重症患者上。」瞿介明說,感染新冠病毒後,容易出現明顯臨牀症狀且發展爲重症、危重症的,主要特點有:「除了年齡大多爲高齡之外,患者基本有長期基礎疾病史,且器官功能有衰退、障礙,如心功能不全、肺氣腫、老慢支、糖尿病、尿毒症等等,另外還有大量腫瘤患者,導致免疫功能低下。」同時,此類人羣的疫苗接種率較低,截至目前,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羣疫苗接種率爲62%,加強免疫接種率僅38%。

在會診中瞿介明發現,一類患者感染並出現臨牀症狀後,肺部症狀很快從普通型發展爲危重症;另一類患者感染後,肺部症狀或許並不嚴重(仍爲輕型、普通型),但其原本的基礎疾病會明顯加重,如心衰、腎衰等。「這兩種因素疊加促進後,將導致救治面臨很大挑戰。」

作爲上海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他提到,「免疫力」是機體遭遇新冠病毒感染後被攻擊主要對象。

「Omicron變異株會進一步讓有基礎疾病的、高齡的患者免疫力下降,淋巴細胞下降的同時病毒負荷加重,使得體內的病毒清除成爲困難。」目前,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通常採用PCR檢測,並根據Ct值對檢測結果進行判讀。而這類重症、危重症患者的Ct值會持續保持在低位,難以恢復。

更爲棘手的是,淋巴細胞的下降還將繼發細菌感染等,「不少患者同時有導尿管、靜脈置管的治療措施,也容易出現血流感染。」臨牀上,「抗病毒、抗炎症、增強免疫與營養支持+氧療等呼吸治療」是目前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兩大治療措施,「但因爲免疫功能的惡化,他們的治療效果並不明顯,如再進一步發生肺部真菌感染、敗血症等,就會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