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鋪租金暴跌超90%,“一鋪虧三代”時代開始了

作者:今綸

曾經,在大城市擁有一個商鋪,絕對是包賺不賠的投資,正所謂“一鋪養三代”。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有可能開始“一鋪虧三代”。

武漢市漢正街的標誌性建築萬商廣場,以前高峰時,萬商廣場70至80平方米的商鋪年租金可以達到20萬至30萬元。而現在,商鋪年租金已掉到1萬元水平。(《每日經濟新聞》)

▲萬商廣場內不少店鋪尋求轉讓。圖源:受訪業主

這就屬於商鋪租金暴跌超90%,公開資料顯示,20年前的2004年,萬商廣場120平方米的商鋪年租金高達55萬元,在服裝批發領域屬於擁有王者地位。萬商廣場也一度成爲華中地區服裝潮流的引領者和風向標,成爲衆多商家青睞的“夢開始的地方”。

但是,現在一切都結束了,一切都改變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我認爲,這是一個系統性的結果,並不是電商幹垮了實體店這麼簡單,因爲絕大多數的電商從業者活得也很艱難。

很多人認爲實體店生意不好,是因爲實體店有租金,而電商沒有租金成本,賣得便宜,所以電商擊垮了實體店。

這是最早期的邏輯,現在早就不是這個邏輯了。

事實上,要做一個能賺錢的網店,需要買流量,要有專業的主播,要不停搞活動,而且就算買了流量也不一定有轉化。

在某些情況下,普通網店的流量費甚至超過了同體量的實體店,所以說做電商成本低就是一個僞命題,現在成本不低。

而且很多人都只看到了頭部主播掙錢,但是絕大部分主播其實是不掙錢的。

據《網絡主播新職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有1508萬人把網絡主播當成主業。

其中,只有13.7%主播的收入在8000以上,有31%的主播月入在3000元以下,有36.9%的主播收入在1000元以下。因此,近7成的主播月入不到3000元。這個工資,連大部分普通人的工資都比不上。

爲什麼會這樣呢?

你去看頭部主播你就明白了,他們也在卷價格。

原來,低價纔是本區域的核心競爭力,頭部主播銷量大,進價低,以量取勝,依然可以賺錢。

而平臺可以從頭部主播這裡拿提成,所以,平臺也是賺錢的。

其他的小主播、小電商網店其實就是做了炮灰。

只有卷價格才能活下來,只有頭部主播才能活下來,說明什麼?

說明講究生活品質的人少了,說明消費力一般般,說明大家都窮了。

正因爲大家都窮了,所以,消費就掉下來了,受傷的不止是商鋪,還有小主播、小電商網店。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4萬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0萬億元,同比增長3.5%,增速比1-9月回升0.2個百分點。

確實還在增長,但是增速基本減半。

因爲2019年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4778億元,同比增長8.1%。

一方面是總量大了,增速放慢,也很正常,另外一方面,頭部主播、平臺對銷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實體店的持續勢微其實也是意料之中的。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爲什麼電商在發達國家沒有這種壓倒性優勢呢?

這涉及收入和制度制約等兩個問題。

收入方面,發達國家的人們普遍收入比較高。

經合組織發佈2024年成員國平均工資水平,盧森堡以78310美元居首,美國次之,瑞士第三,丹麥、比利時、奧地利等發達國家亦名列前茅,加拿大、澳大利亞、荷蘭等亦進入前十。

最少的德國,人平均年工資也高達58940 美元。

爲什麼有這麼高的工資?因爲產業還可以,就業也不錯。

收入上來了,就對品質生活有要求,就不會特別在意價格,而是更講究體驗感、精緻生活。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這個禮節也是體驗、品質的一部分。

所以,你去某些國家的實體店你會發現售貨員總是笑眯眯的,也不會採取人盯人戰術,也不會非要催着你買東西,而是從專業角度提供必要的講解。

有的實體店更是把自己做成了一個社交、聊天的場所,有些顧客一進去,售貨員就知道他喜歡什麼顏色,喜歡穿什麼樣式的西服,這種感覺讓人會覺得很舒服。

而我們的實體店面對的是想用緊巴巴的收入勉強度日的人,顧客只在乎價格是否夠低,完全沒有體驗的需求,更沒有社交需求。

所以,即使實體店的經營者想把店裡體驗感做起來,想提供更多的情感鏈接,可是,顧客根本沒有這個心情來體驗這些服務,因此,也就談不上用優質體驗來鑄就實體店的護城河。

發達國家的電商對於實體店始終沒有形成碾壓的優勢,還有一個原因是:制度保障了快遞員的收入還可以,不可能太低,工作不能太累,否則就會有無窮無盡的麻煩。

既然不能過度壓榨快遞員,那麼,電商就失去了一部分價格優勢。

再加上,一些發達國家的工廠、批發巿場對實體店、電商供貨的價格是一樣的,有些甚至是廠家直供實體店。

當實體店足夠多的時候,因爲購買過於方便,而電商又沒有價格優勢,因此實體店始終能有一席之地。

回到我們前面說的商鋪租金暴跌的問題。

租金暴跌當然是市場的正常反應,賺不到錢,當然租金暴跌。

站在歷史和地理的角度來說,這種暴跌恐怕也是必然。

武漢處於“九省通衢”之地,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貨物集散之地,漢正街的興起就與此有關。

▲漢正街

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人們需要把貨物運到中部交匯,然後互相打聽,最終撮合成交,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交易方式。

但是,當我們快進到大數據時代,快進到產地、廠家可以直接對接消費落點的時代,武漢在貨物批發方面的優勢其實在弱化,當然,可能在其他行業、區域的優勢在強化。

這種弱化本質上是消滅了信息差和地理差,讓依靠批發來賺取差價的行業對實體空間的需求急劇下降,而是轉入網絡空間,甚至組一個羣,發幾個微信圖片就解決問題,而這種交易,就算是交易者在農村也可以完成,何況在農村組建一個服裝廠更便宜且更容易招募勞動力。

服裝行業本就是一個卷的不能再卷的行業,就算是電商做得不錯,也會動輒遭遇大面積退貨,所以,以批發爲主業的萬商廣場落得今天這個局面,一點也不奇怪。

▲萬商廣場內部商鋪現狀

商鋪租金暴跌超90%,“一鋪虧三代”時代開始了,大家要重新仔細審視自己手上的商鋪資產,租商鋪做生意的朋友也要思考:

如何獲取更多流量以支撐線下生意,僅僅靠地理位置獲取自然流量,要想繼續賺錢,很難,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