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吉利陷“談判風雲”

近日,歐盟委員會披露的一份文件引發爭議,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是上汽和吉利。

有媒體報道稱,經查閱上述文件,發現歐委會公開了此前與其私下接觸,進行價格談判的車企爲上汽集團、吉利控股集團旗下smart汽車有限公司(下稱“smart”)和沃爾沃汽車亞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5日,本次反補貼調查的行業抗辯方——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 "機電商會")曾“爆料”有車企私下與歐盟接觸進行價格承諾談判。彼時,商務部也就此事迴應,單獨進行價格承諾談判,將動搖彼此信任,干擾磋商整體進程,也將給價格承諾協議的後續執行和監管增加更多行政成本。

此前商務部的迴應疊加近期傳聞,上汽與吉利一時間成了“衆矢之的”。

兩家車企緊急闢謠

從時間線上來看,當地時間10月29日下午,歐委會發布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方案(終版)文件,宣佈在原有10%稅率的基礎上,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17%—35.3%的反補貼稅,爲期五年。

其中,被抽樣的中國出口生產商將被徵收的反補貼稅率分別爲:比亞迪17%、吉利18.8%、上汽集團35.3%,其他合作公司將被徵收20.7%的關稅。

據悉,該終裁方案原定於10月30日上傳至歐盟官方,並於次日生效。但在上述文件發佈數小時後,該終裁方案就被提前上傳。換言之,反補貼稅比原計劃提前一天,於當地時間30日零時生效。

在上傳終裁方案的同時,歐委會還上傳了一份長達278頁的文件。隨後,有媒體報道稱,其在查閱時發現,上汽集團、吉利旗下smart和沃爾沃汽車亞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向歐盟分別提出了單獨價格承諾方案,以防機電商會所提供的承諾不被接受。

圖片來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價格承諾通常指出口商主動承諾提高有關商品的出口價格或停止以傾銷價格出口,其通常被視爲加徵關稅的替代選項。換言之,價格承諾意味着上述企業在向歐盟出口在華生產的電動汽車時,將提高產品售價,並限制出口數量,以保護歐盟當地汽車產業。

針對此事,《國際金融報》記者分別向上汽集團和吉利集團方面進行了詢問。

上汽集團方面表示,近日部分媒體發佈報道,援引歐盟單方面披露的“反補貼調查終裁報告”觀點稱,上汽集團單獨與歐委會進行價格承諾談判。經上汽集團內部自查,並與國家相關權威部門溝通確認,上述報道內容嚴重背離事實,純屬造謠;在歐盟反補貼調查案中,上汽集團始終是機電商會“價格承諾方案”的主要參與方,從未與歐委會就上汽方案進行過單獨溝通和談判。

此外,針對歐盟裁決的高達35.3%的額外關稅,上汽集團表示,目前,其正採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強自身應對歐洲貿易壁壘的適應能力,包括加大力度向歐洲市場引入搭載各種動力系統的全新車型,進一步豐富上汽MG在歐洲的產品序列,提升服務效能,努力回饋歐洲消費者對MG品牌的信賴和熱愛。

吉利集團方面則表示,吉利集團(包括但不限於旗下沃爾沃、smart 等品牌)始終在機電商會指導下推進談判工作,其提交方案均送機電商會備案,從未私自與歐委會單獨進行溝通談判。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吉利集團全程參與了機電商會在布魯塞爾與歐委會就行業方案展開的磋商會談。磋商會談期間,歐委會主動接觸吉利旗下品牌,吉利以大局爲重,拒絕和歐委會單獨溝通。

在歐銷量可觀

近年來,中國汽車市場變革明顯,電動化風潮來勢洶洶,中國品牌開始在電動化上佔有一席之地。

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巴黎車展上,就有一衆中國汽車品牌帶着電動化的新科技和新成果強勢亮相,展示了中國品牌出口歐洲的實力和決心。

事實上,中國電動汽車近年來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可圈可點。目前,歐洲正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最大的市場。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汽車出口522.1萬輛,同比增長57.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而出口歐洲的新能源汽車爲63.8萬輛,佔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41%。

其中,此次談判風波的“主角”之一——上汽集團就對出口歐洲的這份成績貢獻不小。

2023年財報顯示,上汽集團實現了120.82萬輛的海外市場銷量。今年初,上汽國際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趙愛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2023年僅旗下MG品牌和大通MAXUS在歐洲的銷量就超過30萬輛。

近期,上汽集團披露了三季報。其中,第三季度,集團營業總收入爲1457.96億元,同比下降25.91%;歸母淨利潤2.8億元,同比下降93.53%。銷量方面,上汽集團前三季度共銷售汽車264.9萬輛,同比下滑21.56%。

儘管業績承壓,整體銷量下滑,但其出口表現穩健。前三季度,其海外市場終端交付量同比增長5.5%至80.6萬輛。同時,上汽集團還預期,其全年歐洲市場銷量有望達到新高。可以說,對於目前的上汽集團而言,其依賴於海外銷量,特別是歐洲的增長來“挽救”銷量頹勢。同樣整體銷量下滑,依賴歐洲市場尋求增量的還有吉利旗下的smart。

smart爲奔馳和吉利集團共同持股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

汽車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其國內累計銷量僅21349輛,與去年同期的33654輛相比,減少12305輛。這份成績在國內新能源市場可謂慘淡,smart前9個月的累計銷量只能達到一些造車新勢力的單月業績,如同在吉利旗下的極氪9月單月交付量達到21333輛。

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smart在海外的表現穩健,據電車出海的數據,今年1—8月,其在歐洲市場的累計銷量爲20832輛。

吉利集團旗下沃爾沃汽車在歐洲市場表現也相當可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歐盟披露文件中所指的沃爾沃汽車亞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實際指向的是沃爾沃汽車。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由大慶沃爾沃汽車製造有限公司100%持股,而大慶沃爾沃由吉利控股集團和沃爾沃汽車(中國)各持股50%。

事實上,歐洲正是沃爾沃汽車最大的市場。

前三季度,沃爾沃汽車全球累計銷量達到56.1萬輛,與去年同期的50.92萬輛相比,增長10%,分地區來看,前三季度,其在歐洲市場累計銷量達27.44萬輛,同比增長31%,貢獻了48.92%的總銷量。其中歐洲市場純電車型銷量10.35萬輛,同比增長96%,佔沃爾沃整體純電車銷量的77.47%。

此外,今年新上市的沃爾沃EX30爲公司在歐洲最暢銷的純電車型。上半年,該車型在歐洲累計銷量爲3.7萬輛,且目前主要在中國生產。反補貼稅生效後,未來該款車型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也將受到不小的影響。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