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困難戶”珈創生物三闖A股在即!武大教授的上市夢能否成真?
導讀:2023年業績大幅下滑僅是表象,在珈創生物所謂的行業競爭優勢大幅減弱之下,更令人擔憂的是在2023年中,珈創生物已經不得不根據市場的環境大動作調整了其銷售策略,在種種細節背後,或隱現的是珈創生物基本面正在面臨的重大變化。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周嘉薇@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早在2023年9月中旬,此前曾在科創板、創業板申報上市的過程中屢屢碰壁的武漢珈創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珈創生物”)宣佈開啓以北交所上市爲目的的籌備計劃之時,便有接近於其的中介機構人士向叩叩財訊透露,“按照珈創生物的該次相關資本部署,最早將有望在2024年5月前正式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詳見叩叩財訊相關報道《科創板遭否,創業板鎩羽!兩年內三闖A股,最曲折IPO珈創生物試水北交所:改革紅利漸釋?月內十餘家撤否企業重啓上市,近半改道北交所》)
果不其然。
在經歷了半年多時間的策謀與推進後,珈創生物正一步一步地向北交所上市的目標挺進。
2024年一季度即將完結之時,據叩叩財經獲悉,耗時六個月後,日前,珈創生物正式完成了北交所上市前的相關輔導工作,並已正式提交監管層驗收。
不出意外的話,在近期,珈創生物便將獲得提報北交所上市申請的資格。
由此,這家堪稱近三年來上市經歷最爲坎坷的企業,又將開啓一段全新的資本之旅。
說珈創生物是不折不扣的A股“上市困難戶”,這並不爲過。
自2020年底珈創生物首次啓動A股IPO以來,短短三年多時間中,其已經將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皆一一試水,除了新三板暫時成爲了其容身之所外,科創板與創業板皆將之拒之門外。
2021年4月29日,在科創板上市委2021年第27次會議上,珈創生物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罕見地遭到了監管層的否決,被出具了“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結論。
這是珈創生物A股闖關上市歷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所幸,珈創生物並未氣餒,滿懷資本必勝信念的它旋即又拉開了其再向A股之行的序幕,並順利在2022年6月二次向監管層遞交了其IPO申請並獲得受理。
或許是基於首次闖關科創板上市時其核心技術的先進性未獲認可,珈創生物將其IPO二進宮的目的地更換至相對科創板而言對企業科技含量要求稍低的創業板。
但令珈創生物意外的是,創業板也未能成爲其容身之處。
2022年11月,在深交所對其的第二輪前期問詢尚未回覆之時,珈創生物便主動以撤回IPO申報材料的方式終止了其再向A股市場進軍的計劃。
從珈創生物首次重啓IPO並申報創業板上市到“主動”鎩羽,歷時僅5個月。
對於科創板被否決後,換道創業板IPO仍遭鎩羽的現實,珈創生物給出的官方解釋是“公司自身發展戰略調整的原因”。
顯然,這一緣由並不那麼被人信服。
事實上,在珈創生物轉戰創業板繼續試圖完成與A股市場的聯姻時,外界便對其是否符合創業板“三創四新”的定位質疑不斷,尤其是其看似捉襟見肘的研發投入且獨立研發並申請的專利佔比較小,以及對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較爲依賴等問題,都足以成爲影響珈創生物創業板上市的重大障礙。
“武漢大學的鄭老師對上市是有一些執念的”,曾有媒體如此評價珈創生物的上市經歷。
武漢大學的鄭老師,即是珈創生物的創始人兼實控人鄭從義。
出生於1952年的鄭從義,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學系(後更名爲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微生物學專業。畢業之後,鄭從義就在武漢大學留任,開啓了教職生涯。1977年10月至2017年11月,歷任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在退休之後的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還被返聘繼續擔任博士生導師。
在鄭從義擔任武漢大學教授期間,2011年4月,其聯合自然人肖庚富、夏曉兵、陳向東、伍曉雄共同以貨幣出資設立了武漢珈創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這便是如今珈創生物的前身。
正如上述媒體評價所言,在歷經了兩次IPO皆敗北的結果之後,依舊對A股飽含“執念”的珈創生物,繼續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於是便有了這即將開鑼的第三次闖關上市的部署。
這一次,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皆未獲認可的前提下,珈創生物IPO於是將目光鎖定在了北交所。
2023年7月25日,珈創生物終於成功掛牌新三板並交易。
明眼人應是非常清楚,新三板也僅是珈創生物劍指北交所上市的一道跳板。
作爲一家爲生物製品企業、醫療機構、科研院所提供細胞檢定、病毒清除工藝驗證服務的企業,雖目前在覈心技術的先進性和業務“三創四新”的界定上難以企及科創板和創業板,但從盈利能力和利潤規模上看,珈創生物IPO對接北交所應還是有一定勝算的。
“這一次北交所闖關,與前兩次申報科創板和創業板IPO不同,珈創生物將大幅下調上市的融資計劃。”上述接近於珈創生物的中介機構人士告訴叩叩財訊,這也主要是基於自身的經營狀況和北交所的估值進行的調整。
公開信息顯示,無論是在2020年底尋求科創板上市,還是二次闖關創業板之時,珈創生物彼時給出的IPO融資規模皆在3.5億左右。
據上述中介機構人士稱,按目前敲定的珈創生物北交所上市計劃,其融資規模將大幅縮減至1.5億,較此前兩次IPO計劃縮減近6成。
那麼,韜光養晦一年多時間之後,又大手筆消減融資計劃,選擇屈尊北交所的珈創生物,這一次能否順利實現武大退休教授的上市夢想呢?
“變數不小”,日前,另一位接近於珈創生物的相關知情人士擔憂地向叩叩財訊表示,近一年來,珈創生物的內外部經營環境已經悄然出現了較爲重大的變化,其基本面面臨着不小的挑戰,這些潛藏的變化,都可能影響着珈創生物上市的順利推進。
1)經營環境突變?細節透露風險潛滋暗長
在2020年底首次申報科創板上市時,珈創生物承認自己業務集中於國內市場,主要以細胞檢定業務爲主,業務結構單一。
不過,隨後,珈創生物則補充稱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爲客戶提供全面、高效、高性價比的細胞檢定、病毒清除工藝驗證服務,並具備對生物製品研發生產較強的質量安全控制 能力,並表示自己是國內少數較早進入生物製品細胞質量控制、評估和檢測服務領域的第三方專業化服務機構之一。
在2022年闖關創業板上市時,深交所曾對其銷售費用率顯著低於同行業公司的現象提出過質疑。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末,其銷售人員僅7人,銷售費用率僅爲1%,而同行業可比企業的平均銷售費用率則高達15%。
對此,珈創生物曾解釋稱是因爲“公司在所處的細分領域內競爭對手較少”所致。
可見,珈創生物所涉業務在國內也或真可謂堪稱稀缺。
或許,也正是這份“稀缺性”,成爲了珈創生物對上市屢敗屢戰的最大依仗。
2021年,珈創生物的科創板IPO雖以失敗告終,但在當年,其迎來了近年來業績的高光時刻。
當年,珈創生物在營收錄得1.294億的前提下,扣非淨利潤達到了6319.11萬元,同比增長高達72.2%。
也正是有了如此亮眼的業績表現,也才爲珈創生物科創板上市鎩羽後能在短期內便重啓創業板上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另一個珈創生物不得不面對的事實是,自2021年之後,珈創生物的經營環境便開始出現了細微的變化。
這一變化首先便反映在了珈創生物相繼“增收不增利”的尷尬之境中。
2022年,珈創生物的營業收入雖增長至1.46億元,同比增長13%,但扣非淨利潤卻從從6300萬出頭跌至6051.76萬元。
時間進入2023年後,基本面的“尷尬”更在進一步惡化。
據珈創生物日前剛剛披露的2023年年報顯示,其在過去的最近一年中,營業收入僅爲1.31億,同比2022年下滑9.92%,對應的扣非淨利潤則跌至4320.9萬元,同比下滑幅度達到了28.7%。
利潤跳水的背後,顯然,首當其衝的是珈創生物在2023年中毛利率的大幅下滑。
高毛利率,也曾是珈創生物闖關A股上市的殺手鐗之一。
在2022年之前,憑藉“細分領域內競爭對手較少”的優勢,其毛利率長期穩定在70%以上並呈現增長之勢。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間,珈創生物綜合毛利率分別高達73.57%、75.62%、78.38%。2022年,珈創生物的毛利率首現頹勢,出現了近年內的首次負增長,當年同比輕微下跌至74.16%。
然而,接下來的2023年中,珈創生物的綜合毛利率突然深跌近10個點,使得其當期的綜合毛利率僅錄得64.79%,這也創下了珈創生物自2018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諷刺的是,在2022年底,彼時正在創業板擬IPO隊伍中接受問詢審覈的珈創生物,在回覆深交所對其是否能穩定保持高毛利率可能性提出質疑時,其堅稱“短期來看,公司面臨的行業競爭格局發生變動的可能性較小,自身的業務特點決定了公司的檢測成本相對穩定,故公司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較高水平的毛利率”。
或許,彼時的珈創生物沒有想到,所謂“短期來看,公司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較高水平的毛利率”的說法“打臉”來得如此之快。
“2023年業績大幅下滑僅是表象,在珈創生物所謂的行業競爭優勢大幅減弱之下,更令人擔憂的是在2023年中,珈創生物已經不得不根據市場的環境大動作調整了其銷售策略,種種細節背後,或隱現的是珈創生物基本面正在面臨的重大變化。”上述接近於珈創生物的相關知情人士透露稱。
正如前述所言,在2023年之前,珈創生物在銷售費用的投入上遠低於同行業,主因便是在供求關係上,珈創生物的產品因競爭對手少而“供不應求”。
“在2022年之前,珈創生物採用的銷售策略是預收銷售模式,也就是說,客戶想要獲得珈創生物的服務和產品,公司一般採取先預收部分費用,等出具報告時結算尾款的結算模式。但2023年中,因市場細胞檢定市場競爭加劇,珈創生物不得不將預收銷售的模式轉變爲應收銷售模式。”上述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解釋道。
“預收銷售模式和應收銷售模式,不要看只相差一個字,但二者之間的差異可謂天差地別。”來自於北京一家中字頭的大型券商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訊,這兩種銷售模式的變化,很可能直接反映的是在市場競爭格局變化下供需關係的倒置。
在此前的預收銷售模式下,2022年之前,珈創生物的應收賬款規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皆控制在百萬規模以內。
正因爲在2023年中,持續多年的預收銷售模式被悄然轉變成了應收模式,導致珈創生物當年應收賬款餘額暴增。
據珈創生物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底,其應收賬款餘額達1426萬元,同比2023年初增長873.96%。
“不僅銷售策略因市場供求的競爭變化被逼得進一步調整,在2023年中,面臨着市場愈發激烈的競爭,珈創生物爲了增加市場競爭力,也對檢測服務進行了降價,這也是緣何2023年中營收和扣非淨利潤皆出現不同程度的較大幅度下滑的原因。”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同樣,在2023年中,原本因“細分領域內競爭對手較少”並稱“業務拓展主要依靠專業的服務水平和業界口碑”而在銷售投入上並不上心的珈創生物,也不得不大幅加大了當期的銷售費用。
據珈創生物2023年年報顯示,其當期的銷售費用達到了514.19萬元,而2022年,其在銷售上的投入僅230.5萬元,同比增長123.01%。
“2023年中,珈創生物成倍增長的銷售投入,不僅未能換來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反而還雙雙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這些細節已經足以說明在過去一年中,珈創生物所面臨的經營層面的較大變局了。”上述接近於珈創生物的相關知情人士坦言。
事實上,種種細節還顯示,珈創生物在經營層面的重大變局早在2022年底之前便已經在其預期之外出現了明顯的苗頭。
可以佐證的是,2022年11月時,珈創生物曾向深交所提交了一份對2022年的業績預測材料,其預測2022年全年的營收將達到1.6億-1.7億間,同比增長達23.64%-31.37%,對應的扣非淨利潤則將高達7360.19萬元-7820.2萬元之間,同比增長16.48%-23.75%。
但幾個月後,2022年業績揭曉,珈創生物當年的營收較其預測最小值還少了近兩千萬,僅爲1.46億,扣非淨利潤從預測的大幅增長最終卻落得下跌至6000萬出頭,較其預測的最小值也差距近20%。
2)融資規模將大幅消減近六成
遙想當年2020年底,珈創生物首闖A股計劃科創板IPO之際,彼時其年扣非淨利潤僅3000餘萬規模的它,便敢於向A股張口拋出高達3.65億規模的融資計劃。
據當年珈創生物申報科創板上市所披露的公開信息顯示,其曾計劃通過發行不超過1333.33萬股以募集3.65億資金投向“檢測能力提升與服務體系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和“企業管理與技術服務信息化”等三大項目。
在科創板上市遭上交所上市委員們否決後,2022年6月8日,珈創生物再度申報創業板上市時,則將融資計劃變更爲發行不超過1333.33萬股以募集3.43億資金投向“珈創生物業務優化與產能擴建”、“珈創生物研發實驗基地建設”等四大項目。
在上市接連受挫後,這一次劍指北交所上市,珈創生物顯然已不敢再復當年的“狂傲”,爲確保上市的成功,不惜將融資計劃大幅消減近六成。
據叩叩財訊最新獲得的一份珈創生物北交所上市融資計劃顯示,其此次上市的融資規模將計劃落定在1.5億,主要投向於“珈創生物業務優化與產能擴建”、“珈創生物創新研發及產業化”和“營銷網絡建設”等三大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北交所融資計劃中,“營銷網絡建設”的涉及,也是珈創生物幾次上市申報以來首次將銷售項目放入募投部署中,這也側面反映了此前號稱“業務拓展主要依靠專業的服務水平和業界口碑”的珈創生物,不得不面對近一年來市場競爭格局變化所帶來的緊迫感。
據叩叩財訊瞭解,珈創生物將在營銷網絡建設項目上擬投資 2000萬元,主要用於在上海、成都等地租賃辦公場地,設立營銷服務中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