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看指數 關注指標股走勢
2023年聯邦基金利率政策
聯準會去年連升17碼
美國聯準會(Fed)官方利率藍圖顯示,2023年再升息2碼後,利率峰值將會維持在5%一段時間、觀察數據反應,惟華爾街投行卻持降息論點,認爲高利率會導致經濟衰退,Fed今年下半年可能被迫降息以挽救經濟,等於直接對賭Fed。
Fed多次迴應緊縮政策不變,特別是當中的鷹派官員,不能接受華爾街公開挑戰其抑制通膨的決心,2022年12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後,Fed主席鮑爾更在記者會重申沒有規劃降息,甚至透過特定記者放話2023年升息幅度,將從2碼變成「2碼或3碼」,利率高峰自第一季延長至第二季。
持平而論,只有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降至低於Fed利率幾個月、代表緊縮政策成功後,纔有討論降息空間,且經濟衰退問題,也是Fed已多次表態願意承受的代價,空頭市場最熱門的就是經濟數據,2023年美國經濟衰退幾乎是投行共識。一般而言,金融界每年底展望很少看壞次年度,但去年底大部分投行卻都預測標普500指數恐回測、甚至跌破前低,所幸大部分都看好今年下半年美股將會上漲。
不過,其實經濟數據不能真實反應美國經濟狀況,例如就業市場,Fed堅定就業市場需求強勁工資上漲是引發通膨的主要動力,但實際狀況是,許多人不再就業就不列入失業統計,且科技公司與華爾街銀行大幅裁員,並沒有反應在失業率上升,
因美國經濟解封內需市場復甦,服務業缺工嚴重薪資上升,失業率仍在低檔,放在臺灣來說,就是「基本薪資持續調高,但一般受薪階層卻受物價與房價所苦」,經濟政策真的不能只看教科書和冰冷數據來做決策。
此外,中美臺地緣政治風險也是一大關鍵,去年是地緣政治風險的高峰,自2019年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臺積電成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開始,到去年10月張忠謀警告,若開戰「一切都會被毀」,地緣政治風險一時之間引發股匯激烈震盪。
所幸去年11月拜習會後,美國總統拜登發表「不認爲中方有任何立即入侵臺灣意圖」,地緣政治風險戛然而止,但今年兩岸關係仍將影響外資對臺股信心。
而大陸實施「共同富裕政策」,外資解讀爲國進民退,便持續撤離大陸、改變供應鏈生態,上海封控也引發上海富豪移民房價下跌,故政府宣佈解封消息後股市的大漲,主要是建立在報復性反彈,待市場冷靜後,仍應正視大陸經濟問題。
此外,美元指數拉回、新臺幣反彈,國際熱錢流入指數軋空,反向則造成多殺多,每一年大概都有兩波臺幣大貶後,反向升值的行情,適合做波段操作,投資人可多加留意。
展望2023年,臺積電股價表現將牽動加權指數走勢,惟因第一季適逢基本面淡季、客戶消化庫存,研判股價表現空間相對有限,而2月14日美國證管會的「13F報告」,則可用來確認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是否繼續加碼。
投資建議方面,長線操作應聚焦每次震盪走勢都強於大盤的強勢股,而利空鈍化股則適合波段反彈,股價拉回兩個月後,會震盪築底,利空鈍化量縮後將出現波段買點。
除此之外,實務上則應掌握指標股發動訊號,建議儘量少看指數漲跌、關注指標股走勢會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