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筏子客》講述後方抗戰史

地質工程師、兒童文學作家劉虎新作《少年筏子客》日前出版上市。小說還原了日軍轟炸下的蘭州百姓日常生活,挖掘了主人公如何從一個單純只爲謀生的筏子客成長爲一名革命戰士的心路歷程。

講述筏子客的抗戰史

據劉虎介紹,小說《少年筏子客》描寫了這樣一段史實:抗戰期間因日軍的封鎖,前線缺少汽油,當時國內唯一的產油基地玉門油田決定嘗試用羊皮筏子從嘉陵江把汽油運到重慶。一羣長期漂流在黃河上的筏子客接受了這一挑戰並順利完成了任務,爲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少年筏子客》的核心圍繞一個剛到“圓鎖之年(蘭州習俗中對12歲少年的稱謂)”卻被迫輟學當了筏子客的少年的心靈成長過程及精神自我塑造,表現抗戰時期的蘭州乃至大半個中國的風貌。“筏子客非常辛苦,不是萬般無奈,誰願意去當筏子客呢?”劉虎認爲,越是這樣的底層人民,越能代表當時中國國情。

“比較巧合的是,筏子客們後來運送汽油的嘉陵江恰恰是我童年時代生活的地方。近年來因爲重慶有我的至親,我經常去那裡,所以寫起來還算順手。”劉虎說。

蒐集抗戰後方歷史資料

每次創作前,劉虎都願意花大力氣去尋找現實故事,然後再藝術化、情節化。“創作之初沒有確定一個具體的寫作方向,我先廣泛蒐集抗戰期間蘭州遭遇日本轟炸、羊皮筏子的產生和運輸特點、筏子客們的生活記錄、老蘭州風情、老照片以及和蘭州密切相關的諸如西部商務、黃河垂釣、民風民俗、臨夏花兒等資料。”由於小說涉及到重慶、包頭等地,劉虎還專門收集了包括重慶和包頭老地圖在內的諸多相關資料。

最終,蘭州百姓在抗戰期間因日軍無差別轟炸遭受的種種不幸,和他們通過多種方式支持抗戰的英勇事蹟,觸發了劉虎的創作激情:“作爲一個長期生活在黃河蘭州段岸邊的作家,我覺得自己有必要讓更多人知道蘭州這段後方抗戰史。”

鼓勵小讀者克服困境

小說《少年筏子客》最大的創作難度是如何故事化地表現一羣筏子客在河流上的生活。爲了讓故事的推進不顯得枯燥、單調,劉虎不斷查閱資料,並結合自己對黃河和嘉陵江的瞭解,在不同的河段設計了不同的障礙和困境,把庸常的生活條理化、故事化、情節化、藝術化、情感化,讓讀者的心像隨着羊皮筏子一起起伏。

作爲一部兒童小說,爲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和當下孩子生活之間的隔閡,劉虎重點通過對筏子客獨特的生活經歷以及相對應的生活場景來增強故事的趣味性和新鮮感。“這部小說也是一部典型的成長小說,我希望告訴讀者,面對什麼樣的困境都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要利用克服困境的機會幫助自己成長;任何時候,唯有獨立自主,才談得上尊嚴。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一個集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本報記者張恩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