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資源整並 陸去年1萬多家幼兒園消失

人口少子化趨勢加上教育資源整並優化,大陸去年1萬多家幼兒園消失。(本報系資料照片)

據澎湃新聞報導,隨着幼兒園報名季的到來,有不少家長髮現,家門口的學校一改之前的高姿態,開始爭搶小朋友了:「組織各種親子活動吸引入園」「居委會居然也在發幼兒園招生廣告,之前從沒過」「去年是六月底才發的報名簡章,今年提前了2個月」。

而在幾年前的這一時候,是家長們在校門口排隊報名。這背後,是已有不少學校因招不到生而陷入危機。據大陸教育部的數據,2023年大陸全國幼兒園數量爲27.44萬所,相比上一年減少了1.48萬所。

但這消失的上萬所幼兒園,並非均衡地出現在各地。

有的地方,幼兒園一年少了1/3

梳理大陸各地《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等文件,從大陸全國4個直轄市和293個地級市中,彙總出了目前已披露2023年學前教育情況的150個城市。發現有80%的城市在2023年出現了幼兒園減少的情況,而其餘幼兒園數量不減反增的,主要是一線、新一線或省會城市。

小城市的幼兒園正批量關停、大城市的還在增加。乍一看,這一幼兒園關停潮分佈規律,似乎與近年來農村人口持續向城市流入、低線城市在收縮的現狀相契合。

但一個地方一年動輒倒閉20%、甚至30%的幼兒園,僅僅是受到人口因素的影響嗎?

今後兩年,幼兒園可能會少一千萬人

2007年成立的廣州市海珠區東曉維多利亞幼兒園,一共有4所園區,但在過去1年時間裡已關掉了2個園區,終止辦學的原因都是「出生率驟降導致的生源減少」。最先關停的東曉園區說,園裡只有108名孩子,「連租金都不夠支付,更遑論老師工資和其他應付費用」。

和東曉園區相似,幼兒園之所以大面積關停,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園幼兒數大幅減少了。

在2021年在園幼兒人數首次出現負增長之前,學前教育發展曾有過十餘年的高速擴張期:幼兒園三年的毛入學率從2009年的50.9%上升到了2020年的85.2%。

迅猛上升的在園幼兒數,也點燃了學前教育的擴張熱情,從2010年到2020年,大陸全國幼兒園的每年新增量,沒低於過1萬所。目前全國的二十萬多所幼兒園中,有一半是這十餘年裡創建的。

但未來出生人口減少對幼兒園的影響,帶來的波動還要迅猛:2010年大陸國務院發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目標要達到70%。隨後2011年一年時間,全國在園幼兒增加了447.78萬人。但2012年之後的2023年,在園幼兒一口氣就減少了534.57萬人。而根據多位學者的多組學前教育規模預測研究成果,這種大幅縮減的情況還會持續至少2年。

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李祥雲等人在2024年2月發表論文中的測算數據爲例,2023年到2025年,大陸國內幼兒園學齡人口會處於年均減少500萬人左右的快速下降階段,並在2026年纔出現下降趨緩的情況。

幼兒園關得最多的城市,不是人口減少最多的

從整體上看,人口因素會對教育資源的配置產生深遠的影響,這點毋庸置疑。

只是,將150個城市的幼兒園情況逐一比照時發現,很多城市的幼兒園增減速度,與在園幼兒增減的速度並不完全一致。

這裡的不一致,主要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在園幼兒減少,但幼兒園數量還在增加。文章開頭提到,在調查的150個城市中,有30個城市的幼兒園數量不減反增,但除了三亞是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還在增多,其餘都是在園幼兒減少的。這之中,也以教育經費較充足的大城市居多。

另一種則是,幼兒園減少速度與在園幼兒減少速度不同步。

報導從大陸150個城市中,篩選出幼兒園縮減幅度最高的十個城市,發現除了山東德州,其餘9個城市的幼兒園數量減少速度,都是顯著高於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減少速度。

例如2022年時,江西鷹潭市在園幼兒爲3.34萬人,相較2021年減少8.8%,幼兒園數量從2021年的441所略降到了421所。但2023年幼兒園數量驟降到了289所,而這一年在園人數相較上一年同樣還是減少了8.5%,有3.06萬人。

是什麼導致鷹潭市幼兒園一年少了三分之一?在2024年1月的鷹潭市政協十屆四次會議開幕大會上,九三學社鷹潭市委會分享了相關調研,提到2023年全市「整合、停辦100餘家(幼兒園)」。這代表着,鷹潭市幼兒園的關停潮背後,有一部分涉及教育資源合併整合。

事實上,推動幼兒園佈局調整以適應人口分佈變化的,不是隻有一兩個地方。

2023年11月,湖南省教育廳發佈新政,提出要「有序組織幼兒園設並轉撤」。即「在城鎮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城鎮新建住宅小區配建幼兒園應辦成公辦園」,同時在「幼兒園學位富餘的地區,要切實合理地引導辦園質量較差、幼兒人數較少的幼兒園合併、撤轉」。

所以,很多城市在2023年出現了與幼兒園在批量關停相反的局面:公辦幼兒園還在新增。比如山東壽光市:「建成投用魯清幼兒園、厚德幼兒園等6所幼兒園,新增學位1620個」;瀋陽市:「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60所,新增學位4萬餘個」。

多地民辦園,正進入存量博弈階段

爲了理清公辦園新增對民辦園產生的衝擊,報導還梳理了目前已披露全省2023年幼兒園情況的省份,注意到除了普惠性民辦園補助達到每生每年12000元(人民幣)的北京外,其他省份都是民辦幼兒園在減少,公辦幼兒園在增加。

所謂的普惠性民辦園是指,政府對幼兒園出資進行補助,而幼兒園須遵照政府制定的收費標準,不能收取高昂的入園費、贊助費等。由於財政水平的差異,不同地區的普惠性民辦園拿到的補助也會不同,有些省份的年均補助只有每學生200元,是北京的1/60。

其中最讓記者在意的是浙江。整個2023年,浙江民辦幼兒園數量從4300多家減少到了3600家不到,下降了17.1%,而2015年時浙江還有6676家民辦幼兒園。十年不到的時間,民辦幼兒園數量近乎「腰斬」,而公辦幼兒園增加了1267所。

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在《潮新聞》中曾迴應過民辦園減少的問題:「出生人口減少並不是民辦幼兒園園所數下降的主要原因,只是原因之一。」而近年來的另一變化是,浙江在增加公辦學位的供給。

浙江的幼兒園教育普及率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23年全國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到90%時,浙江2007年時就已達到。因此,相比其他地區還可以通過提高入園率來對衝出生人口縮減帶來的生源減少的問題時,浙江的幼兒園很早就已進入了存量博弈的階段。

由於公辦園相對很多民辦園,整體上有環境好、學費低的優勢,這意味着公辦學位每增加一個,民辦幼兒園的生源就極有可能減少一個。

如何看待這種公辦園替代民辦園成學前教育主力的現象?

在近期大陸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表示:「爲應對人口高峰時期剛性入園需求,各地多管道擴大普惠性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用10年時間補上歷史欠賬,極大緩解了『入園難』問題,實現了學前教育基本普及。」

雖然現在幼兒園整體呈現出供大於求的情況,但在十多年前,大陸國內不少地方還因幼兒園太少而產生「入園難」的問題。爲此,從2010年到2020年期間,很多民辦幼兒園應運而生。但隨後又產生「入園貴」等問題。爲此,2018年後,發展公辦園成爲很多地方學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浙江近十年來民辦園不斷減少的情況,可能也是其他地方的預演。

「小區周邊的兩所民辦幼兒園今年確定關閉了,一方面是因爲孩子少了,另一方面也是旁邊開了公辦園,截流了一部分生源。」一位生活在江蘇的市民告訴澎湃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