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剛成第4大股市 印度經濟內憂外患
去年印度經濟大放異采,GDP成長讓所有人都訝異,在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都在努力避免衰退的同時,印度卻創下超過7%的成長速度,超出市場預期。印度國家統計局估計2023-24財政年度,印度經濟將成長7.3%,是全球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路透
去年印度經濟大放異采,GDP成長讓所有人都訝異,在幾乎所有已開發國家都在努力避免衰退的同時,印度卻創下超過7%的成長速度,超出市場預期。印度國家統計局估計2023-24財政年度,印度經濟將成長7.3%,是全球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專家估計,2024-25財年印度經濟將達到5兆美元,2030年底資本總額將再翻一倍,達到10兆美元。目前印度經濟規模約爲3.7兆美元,爲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未來一兩年內可能會成爲第四大經濟體,甚至更上層樓。
全球對印度的興趣與日俱增,無論是數位基礎設施、汽車市場、能源或生物燃料。整體而言印度經濟前景看起來一片光明。截至22日收盤,印度交易所上市股票總價值達到4.33兆美元,超越4.29兆美元的香港交易所上市股票總價值,成爲全球第四大股市。
《路透》對經濟學者的調查顯示,在政府支出持續強勁的推動下,印度今年和明年仍將是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而且通膨不太可能再次飆升。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截至3月底的財政年度的前兩季表現優於預期,政府擴大支出力度,繼續強化成長動能,迎接5月的全國大選,雖然食品和石油供應衝擊導致通膨上升,但預期經濟成長將保持穩定和韌性。
即使大選後政府放緩資本支出,預計私人投資仍將加速。因爲當前銀行資本充足,而且更正逢全球去中國化的替代風潮。
印度對外資的吸引力,不僅是因爲它是一個可以取代中國的生產基地,還因爲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印度擁有大量年輕人口,假以時日,人均收入可望提高到目前水準的5-6倍,印度必然可以成爲下一個中國、下一個全球成長引擎。
但就目前情況,印度經濟這些優點也可能正是它最大的問題。首先,擁有大量人口有助於國家提高生產力,以及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如果國內市場夠大,的確可以讓許多經濟活動變得可行,甚至有利可圖,但前提是,這隻在大量人口有能力花錢時纔有意義,大量貧困人口或購買力低的人口,對經濟成長貢獻極爲有限。
這也正是印度GDP最大的弱點。長期以來,GDP成長數據一再顯示「私人消費需求」相當疲軟。這種趨勢自新冠疫情之前就已存在。俄烏戰爭加劇通貨膨脹,進一步剝奪人們的購買力,使情況變得更糟。可以預見的是,即使印度富人的消費水準已經恢復,但印度大部分人仍然在苦苦掙扎。
其次,企業和政府爲提高經濟生產能力而花費的資金,像是建築物、橋樑、工廠或爲員工購買新電腦等的「固定資本形成」,是印度GDP第二大引擎,僅次於私人消費需求,約佔印度GDP的30%。
從表面上看,印度近來的經濟成長,正是得益於這種投資需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成長就真的只靠政府唱獨角戲,企業因私人消費需求沒有上升而裹足不前。雖然高投資需求確實對任何經濟體來說都是好兆頭,但除非國內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否則企業也不會繼續無止盡地投資。如果人們不開始要求新的、更多的商品和服務,經濟將難以像許多人希望的那樣快速成長。
最後,印度央行的政策立場偏向鷹派,使得投資人擔心印度央行遲不降息。持續偏高的利率會抑制借貸並拖累經濟活動;如果印度央行認爲通膨高得令人不安,它就會保持高利率不變或暫不降息。自11月和12月以來,通貨膨脹率就開始出現回升跡象。由於通膨壓力持續存在,降息一再被延後。目前大多數經濟學者預計印度央行要到2024年8月纔會降息。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問題都是彼此關聯的:高利率將抑制本已陷入困境的消費者需求,進而阻礙企業投資以及提高印度經濟的生產能力。
然而對於這些問題,專業投資人大多保持樂觀。預期良性成長週期將持續,資本支出創造就業機會、收入和生產力成長,進而提振消費活動。但它也存在兩個風險:首先,一旦現任政府在大選中落敗,出現一個軟弱的聯合政府,可能導致政策轉向資源再分配,而犧牲持續增加資本支出;第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擾亂全球貿易和投資流動,而世界經濟放緩也將拖累印度的成長,快速成長的全球經濟纔會對印度成長髮揮推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