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ECFA存續取決於臺灣

旺報社評

大陸商務部公佈對臺貿易壁壘調查初步結果,認定臺灣禁止大陸2509項產品進口,涉嫌違反WTO「非歧視」、「普遍取消數量限制」等相關原則,存在貿易壁壘。隨後國臺辦迴應,此不僅不符合ECFA精神、有礙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發展,也損害大陸相關業者利益,並讓臺灣消費者權益受損,臺灣當局應儘快取消對大陸相關的貿易限制措施,否則陸方將採取適當措施加以反制。

工商界擔憂 陸不再讓利

消息一出,臺灣各界立刻炸鍋,ECFA存廢問題再度浮上臺面。工總及工商協進會紛紛表態,希望問題能夠及時有效解決,不要無限上綱、加深兩岸衝突對立,甚至造成ECFA就此中止。特別是面對兩岸政治僵局,如果官方無法對話溝通,或許應授權民間,由智庫或經貿組織充當中間人,透過多元管道與大陸溝通協商,化解彼此歧見。兩岸經貿衝突升溫,絕非企業或人民所樂見。

工商界急如星火,民進黨政府卻置若罔聞,自說自話臺灣未違反WTO規範,定調陸方是泛政治化行爲,卻看不見務實解決貿易壁壘問題的行動與決心。顯然,蔡政府到目前爲止,依舊不把陸方釋出的訊號當作一回事,還以爲大陸想拉攏臺灣民心,不會輕易放棄惠臺措施。殊不知,當蔡政府一方面拿取大陸好處,另一方面又與美國聯手對抗大陸,大陸不只官方單位與智庫不是滋味,民間社會與網民更是忿忿不平。

令人擔憂的是,大陸對臺經貿方針將改弦易轍,揚棄友臺、惠臺思維,從單向讓利轉爲公平貿易,不再獨厚臺灣。而在此前提下,中止ECFA,收回惠臺措施,都將成爲選項。難怪工商界大老紛紛呼籲,儘快恢復兩岸對話,避免事態擴大。作爲兩岸經貿指標的ECFA一旦被中止,受損的絕非只有早期清單內容,還會嚴重衝擊臺灣整體產業、出口與經濟。已深陷衰退泥沼的臺灣經濟將雪上加霜。

此非危言聳聽。攤開財政部出口及經濟部外銷訂單數據,經貿高度依存大陸,早已是不爭的事實。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兩岸經貿數字下滑,但相對比重而言,仍無任何國家可以取代大陸。譬如,在出口方面,2022年大陸仍是臺灣首要出口地區,比重高達38.8%,遠比排名居次東協的16.8%,高出22個百分點。而根據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統計,2022年大陸生產比重高達39.2%,不僅是海外生產首位,也遙遙領先東協的4.6%。

失大陸市場 順差轉逆差

差距太大,短期內沒有逆轉的可能,大陸生產與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無可取代。臺灣外貿龐大順差,大陸市場厥功甚偉。2022年臺對大陸貿易順差1004億美元,若按大陸海關統計更高達1565億美元,是臺灣整體貿易順差514億美元的3倍之多,一旦失去大陸市場,鉅額順差立即轉爲逆差,臺灣經濟更難樂觀。

馬政府時代能與大陸談成多項協議,並從大陸市場取得諸多好處,關鍵在兩岸願意在一箇中國原則下促進交流合作,創造和平統一的條件。民進黨執政後,臺灣對大陸態度丕變,兩岸關係日益惡化,尤其美中關係降至歷史最低點,臺灣一面倒傾向美國,兩岸鴻溝更深。

陸方尚未把話說死,但情勢若繼續惡化,哪一天突然宣佈中止ECFA,或許不需要太過意外。畢竟,當北京意識到對臺讓利等於熱臉貼冷屁股,追求兩岸公平貿易、提高關稅與非關稅障礙,就是必然。惡意螺旋趨勢並非不可扭轉,關鍵不在兩岸領導人,而在人民的認知。

明年總統大選將屆,臺灣能否選出一位能跟大陸坐下來好好談的領導者,找回兩岸相互信任的基礎,將攸關兩岸經貿未來的發展。對此,臺灣選民要好好思考並做出正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