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兩岸開放旅遊 民間感情最重要

旺報社評

交通部觀光局升格爲觀光署,預算與員額將大增,產業界無不期待觀光產業的困境得以翻轉。觀光署掛牌後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能否順利達成今年600萬觀光客的目標,然能否達標關鍵在大陸,大陸團客至今未開放,達標是艱鉅的挑戰,若連600萬低標都不能達成,臺灣觀光產業如何翻轉?

達標六百萬觀光客

觀光局升格觀光署後,編制員額將從192名增加到300名,明年度預算也將增加11.14億元,但資源增加不代表來臺觀光客就會增加。兩岸關係未見和緩,主事者出於政治算計,不能從民衆旅遊交流之所需與產業發展角度出發,陸客來臺只聽樓梯響,未見人下來,疫後觀光榮景難以再造。

自2010年起,大陸旅客就是臺灣最大觀光客源;最高峰是2015年418.4萬人,因而創下當年千萬人次觀光客紀錄,直到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陸客都是來臺旅客量的冠軍。疫情爆發後,兩岸各自關閉觀光大門,陸客人數銳減。疫後國境重啓,入境觀光客漸增,旅遊業無不期待再造榮景,但大陸觀光入境仍未開放,令業者失望無比。

陸委會日前終於宣佈,9月1日起恢復旅居及留學第三地陸籍人士來臺觀光旅遊,但這類型旅客佔比很低,向來不是陸客的主力;而重點部分的大陸團客,蔡政府規畫每日開放上限爲2000人,但確切實施時間未定。換言之,大陸團客到底何時能夠來臺,還存在變數。

兩岸重啓觀光旅遊,要說是誰先遞出了所謂的橄欖枝,其實見仁見智。今年2月1日,大陸國臺辦宣佈增加16個兩岸直航航點,陸委會3月10日宣佈增加10個,不但拖延了1個月,而且少了6個;5月國臺辦開放臺灣團客赴大陸旅遊,但陸委會和交通部要求大陸同步開放團客赴臺,大陸並未迴應,至今臺灣民衆到大陸觀光旅遊仍不能組團,只能是散客,陸客來臺旅遊更是不得其門而入。

兩岸官方都清楚對方在打什麼算盤,都不願讓對方得逞。蔡政府要求協商,屢屢暗示只要雙方談過,就可以開放,但陸方堅持兩岸官方協商的政治前提,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就不與臺灣協商;特別是臺灣進入2024總統大選熱季,兩岸關係是重中之重的選戰議題,大陸方面自然不會輕易給民進黨選舉操作的空間。

其實,包括觀光旅遊在內,兩岸民間交流往來,疫情前早已制度化,疫後恢復並不需要官方協商,畢竟已經行之有年,相關單位和產業都很清楚該怎麼做,政府只要把閘門打開就好。遺憾的是,兩岸官方之間缺乏互信,都不願開大門、走大路。

大開大闔展現自信

大陸人士來臺商務交流雖已在8月底通案恢復,但陸委會新增規定,來臺觀展須爲我方參展廠商之陸方「合作廠商,或具合作潛力之廠商或買家」,而且還要逐級審覈邀請名額的限制指標,並管制大陸人士在臺停留時間。疫情前依據內政部的規定,所有本國企業、僑外陸資企業都可以邀請大陸人士來臺觀展,陸委會現行做法的限制,比疫情前還要嚴格許多,實在令人懷疑蔡政府的誠意。

會展交流是商務與貿易往來的前奏,蔡政府好不容易終於願意把門稍微打開一點,卻又加上各種限制條件,不但實質上增加交流的困難,也讓臺灣產業和大陸的心理層面感受不佳。蔡政府對大陸開放交流的相關政策,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做半套,實在小家子氣。

陸委會8月24日宣佈,兩岸團客旅遊以1個月爲準備期,如今時間已經快到了,不知陸委會和升格後的觀光署目前準備得如何?陸方對開放團客來臺並未給出明確的態度,至今只開放臺灣團客赴大陸,只要蔡政府願意,這個部分很快就可以實施;至於開放大陸團客來臺,蔡政府當然也可以直接宣佈開放,甚至沒有名額限制,讓市場自行運作、調節,以顯示誠意、自信與善意。

如果蔡政府擴大開放,大陸方面也應正面迴應,不是要給蔡政府面子,而是迴應兩岸人民對交流往來、增進感情、降低敵意的深切期望。整個世界都在熱鬧來往,兩岸沒有理由疏遠、隔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