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凝聚2024下架民進黨共識
旺報社評
依據美麗島電子報9月最新民調,民進黨支持度明顯降低,64.5%受訪民衆認爲經濟情況不好,只有32.2%民衆認爲經濟好。蔡總統的信任度47.8%,比上月減少7.3個百分點,不信任度46.8%,比上月增加5.5個百分點;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滿意度43.6%,減少5個百分點,不滿意度51.4%,增加3.5個百分點,創就任後新高。41.4%民衆對民進黨表示好感,比上月減少6.4個百分點,46.8%對民進黨反感,其中年輕與中立選民流失最多。具體政策方面,民衆對疫苗政策最不滿,41.6%民衆認爲政府偏袒高端疫苗,是爲了自己的政商利益。就這份民調看來,「討厭民進黨」可能再度成爲全民最大黨。
國際大環境出現變化
臺灣外部情勢也出現微妙變化。美國自阿富汗倉皇撤軍,國際信譽受到重創,加上通貨膨脹壓力日增,中產階級生活大受影響,國會期中選舉逐漸接近,拜登的壓力與日俱增。中美領導人習近平與拜登在9月初第二次通話後,華爲財務長孟晚舟獲釋回到大陸,美國對中政策出現微調,不改變「一箇中國政策」的態度愈來愈明確。
臺灣的朝野關係也發生變化,國民黨新任黨主席選出,習近平以中共總書記名義發出賀電,大陸對臺政策似乎出現微調。經過黨主席選舉的辯論,國民黨內對迴歸九二共識達成了一致意見,加上競選過程雖然激烈,但國民黨並沒有出現分裂跡象,北京對國民黨有了新的看法,國民黨在立法院也強化議事幹擾力度,增加對民進黨的壓力。
北京方面也意識到,所謂「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終究缺乏施力支點。尤其民進黨以國家安全爲名義,對大陸舉辦的民間交流活動重重設限,又全面掌控輿論、控制政治正確的話語權,兩岸民間交流對話日益困難。國民黨雖不足以「寄望」,但終究是臺灣最大反對黨,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正面力量,在「反獨」上仍然有合作的空間。
從臺灣內部民意趨向與國際大環境變化觀察,民進黨政府不但對內失去人心,外部環境也會變得更困難,但即使如此,由於國民黨與民衆黨的媒體聲量與民意支持度都未超越民進黨,表現出足可取而代之的態勢,政壇研判未來政局多傾向2022選舉國民黨地方政治版圖有機會擴大,2024大選卻很難翻盤。
藍白合迴應民衆需求
換言之,目前臺灣政治生態是綠、藍、白三分天下,民衆黨政治資源最少,除非能夠裂解國民黨,否則難成大事。國民黨在地方選舉雖仍具優勢,但在年輕族羣與中間選民擴展的能力遜於民衆黨,在全國性選舉上沒有民衆黨的支持未必能單挑民進黨。兩個在野黨若能共組「下架民進黨連線」,臺灣政局可能出現化學變化。
不過,臺灣憲政體制朝向總統制傾斜,總統選舉並未採納法國總統兩輪式絕對多數制,只要相對多數即可勝出,立法院也未建立政黨「共治」的機制與案例,藍白合作不會是議會內閣制政黨結盟共組聯合政府,也不會是法國第二輪總統選舉時的結盟,只能是推舉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候選人代表藍白與綠營對決。2022年地方選舉將是檢視這個可能性的機會,2022年藍白若能合作或至少沒有太多選舉恩怨,纔會有2024合作的機會。
民間對2024年大選下架民進黨、政黨再輪替的期望正在增加,但兩個反對黨力量都不夠強大,也未見在野黨結盟的跡象,因而社會對政黨輪替的可能性並不抱太高期望。以目前兩個在野黨的力量與聲望來看,和則兩利,分則兩敗,雙方若能以促成政黨輪替爲目標發展合作關係,迴應民衆需求,不僅是民衆之福,也才能確保在民進黨選舉威權下,各自政黨生命的延續。
2024年臺灣能否完成政黨輪替,終結選舉威權,避免出現壟斷性政黨長期一黨獨大,不僅考驗臺灣民主的鞏固與成熟,也考驗兩個在野黨的智慧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