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4特徵」注意!醫示警:比肌少症死更快

身體出現4症狀注意,醫示警可能死更快。(圖/shutterstock)

內科醫師姜冠宇分享,肌肉少容易死,但「肌肉少又胖胖的,死更快!」肌少性肥胖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或單純肌少症的人還高。而這類人的特徵通常是臉胖胖、身體寬寬、大腹便便的人,但四肢超纖細,提醒這類人要多鍛鍊,並改採低熱量飲食,並增加蛋白質攝取。

姜冠宇近日在臉書上分享,參加內科醫學會聽到值得分享的訊息「你肌肉少,容易死」,但是其實「你肌肉少,又胖胖的,死更快」,大家都知道要防止衰弱,維持肌力很重要。不然人家風吹草動見牛羊,你則是會去見閻王。

姜冠宇表示,通常我們想像衰弱的患者,常有的迷思就是外型瘦弱的人,但是「肌少性肥胖」也要特別注意,這是種同時有肌少症(肌肉量和力量的損失)和肥胖(過度脂肪積累)的狀態,可能增加併發症和死亡風險。

姜冠宇指出,正常人罹患冠狀動脈疾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大約是1,肌少症則是略高於1,肥胖的人則是1.2到1.4倍,但是肌少性肥胖的風險卻足足有接近1.5至1.8倍。與正常和肌少症和肥胖類別相比,肌少性肥胖的風險最高。

姜冠宇也說,治療肌少性肥胖,可以透過鍛鍊,特別是抗阻訓練,低熱量飲食與正常至高蛋白質攝入(每天0.8-1.2克/公斤),以及可能的藥物,如維生素D(如果驗血有缺乏現象)與荷爾蒙替代療法等。當然也有針對抑制肌肉素降解作用的研究在進行。

姜冠宇表示,肌少症很常發生骨質酥鬆,只要跌倒就兵敗如山倒,因此很多瘦弱的人都會特別小心,但外型肥胖的人,平常不容易警覺,但這種人纔是最容易出意外的族羣,因爲承載重量較大。要怎麼即早發現「肌少性肥胖」,主要看四肢力量與步行能力,那些臉胖胖、身體寬寬、大腹便便的人,如果四肢像「鳥的腳」就要注意,只能說未來監測「體脂比例」,可能比BMI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