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惡補”民生短板,4年新增三甲醫院15家、基礎學位近65萬個

9月4日,深圳市南山區婦幼保健院舉行"三甲"揭牌儀式。至此,深圳市的三甲醫院總數達到33家,接近太原、濟南、重慶的水平;"十四五"以來新增15家,成爲同期全國新增三甲醫院最多的城市之一。

與此同時,深圳還大力增加基礎教育學位,通過實施"百萬學位攻堅計劃",近4年新增基礎教育學位近65萬個,相當於一個約300萬人口城市全市的基礎教育規模。

作爲經濟實力和人口規模均位居國內一線的超大城市,深圳的基本醫療、教育供給水平卻長期爲人所詬病。主要體現便是三甲醫院數量與城市體量嚴重不匹配,基礎教育學位長期緊缺,老百姓看病、上學多有不易。

爲了補長這兩大民生短板,深圳市進行了多方努力,尤其在財政投入上可謂下了"血本"。拿2023年來說,全市九大類民生支出共計3310億元,其中教育支出1001.5億元,衛生健康支出619.1億元,兩項合計佔到民生支出的近一半。

目前來看,這些付出已取得顯著成效,深圳的醫療、教育實力得到持續加強,服務能力持續改善,同其他超大、特大城市的差距不斷縮小。這對於深圳提升城市形象,優化營商環境,增強人才吸引力無疑大有裨益。

三甲醫院數量9年翻3倍

2015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達1138萬人,三甲醫院數量則僅爲10家。這一水平不僅遠遜於其他千萬人口規模城市,也不如許多人口規模百萬級的地級市。

導致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城市配套資源規劃建設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經濟和人口規模膨脹的速度。深層次原因則跟深圳城市行政等級不高、戶籍人口數量偏少有關。而在我國,這兩項因素是公立醫院規劃建設的主要考慮依據。

目前,深圳爲副省級城市,在它前面有四大直轄市和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2015年,深圳戶籍人口355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僅爲31.2%。經過多年努力,至去年末,這一比重也僅提高至34.1%(常住人口1779.01萬人,戶籍人口606.14萬人)。

但形勢所迫,深圳必須要以超常規速度提升自己的醫療衛生實力,快速增加各類醫療機構數量。

2021年深圳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材料顯示,"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深圳政府持續加大衛生健康投入保障力度,累計投資超過1500億元,是"十二五"期間的2.51倍。新增三級醫院23家、社康機構125家。截至2020年末,全市擁有醫療衛生機構5298家、牀位6.29萬張、執業醫師4.26萬名,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50%、65%、47%。這一年,深圳全市的衛生健康支出達到440.5億元,增長31.3%,三甲醫院數量增至18家。

上述會議提出,深圳將持續加大衛生健康投入,到2025年,牀位總數要達到8.29萬張,醫生總數達到5.5萬名,三級醫院總數達到60家,其中三甲醫院總數超過26家,社康機構總數達到900家以上;建成2家國內領先的重大疾病防治中心,爭取有3家醫院進入全國百強;初步建成全國重要的醫療中心城市、全球影響力卓著的健康城市。

最近3年,深圳“補課”醫療衛生投入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去年,深圳新開工建設13個醫院項目,建成10個;新增牀位5500張,全市牀位總數達到7萬張;新增社康機構45家,新增全科醫生1629人,全科醫生總數超過1萬人。數量擴張的同時,質量也在提高——在2023年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覈中,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躍居全國第38名,9家醫院進入全國百強、4家專科醫院進入全國同類10強。對深圳而言,這可謂重大進步。

經過持續多年的快速強基擴容,截至目前,深圳已經建成56家三級醫院、926家社康中心,"十四五"以來新增15家三甲醫院,初步確立"頂天立地"醫療服務體系新格局。根據規劃,今年深圳將完成市人民醫院龍華分院改擴建一期、市質子腫瘤治療中心等項目,推動至少7個完工項目儘快投入使用,新增牀位8000張以上;新增社康機構35家、全科醫生500人以上。

不過,深圳的整體醫療衛生實力仍然跟市民期待有差距。比如,每百萬人擁有三甲醫院數量低於許多超大、特大城市,高水平醫院數量也不多。在業內權威的"復旦全國醫院百強榜(2022)"中,深圳只有市人民醫院排名全國第98位、市第三人民醫院排在第100位。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十四五"的下半段,深圳將優化完善衛生健康發展策略,從"打基礎、保供給"轉向"建高地、提質量"。

實施"百萬學位攻堅計劃"

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前,深圳迎來一批新改擴建學校集中交付並投入使用,新增基礎教育學位9萬個,全年將新增各類基礎教育學位17萬個。這是深圳政府最近幾年例行獻給市民的"民生大禮包"之一,源於一項堪稱"教育超級工程"的"百萬學位攻堅計劃"。

對深圳而言,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擴充基礎教育學位的緊迫性,在某種程度上比增加三甲醫院更強。深圳政府辦教育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官方數據顯示,從十八大召開到2020年,深圳累計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64.1萬個,新增學位數居全國城市首位;全市基礎教育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近2400億元,年均增長近21%。但在人口流入數量持續高位增長的情況下,新增學位始終難以滿足需求,市民呼聲強烈。

面對巨大的學位壓力,2020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快學位建設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提出"百萬學位攻堅計劃"——到2025年,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74萬個,新增幼兒園學位14.5萬個,加上當時正在建設的新建公辦普高學位9.7萬個,合計新增基礎教育學位接近一百萬個。計劃完成後,全市公辦義務教育總規模將接近翻番。其中,新增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位將達"十三五"時期的3倍。

深圳的財政實力雄厚,按理多建些學校並不難,但爲何建設速度長期跟不上需求?這跟深圳的土地資源緊張關係極大。深圳在全國千萬級人口城市中面積最小,大約只有廣州的1/4,不到上海的1/3、北京的1/8。而人口密度越高,教育用地和土地資源的矛盾無疑越突出。同時,深圳的城中村較多,很多教育用地整備難度大,成本高。這兩大原因導致新建、擴建學校進度緩慢。

《實施意見》要求舉全市之力來協同推進這項宏大計劃,明確了編制基礎教育設施專項規劃(2021-2035年),健全居住區配套學位建設保障機制等任務。《實施意見》強調,建立健全學位建設聯合審查制度,配套教育設施必須和居住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獨立竣工驗收、無償移交政府。

《實施意見》同時提出"三個不予":對不能滿足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教育設施佈局要求的居住項目,不予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對規劃教育設施用地沒有達到建設條件的居住區,不予供給居住項目建設用地;對片區內規劃教育設施未建成並交付使用的居住區,片區內居住項目不予通過聯合驗收。

2021年是"百萬學位攻堅計劃"的開局之年,這年秋季開學時,深圳全市共有130所新改擴建學校(幼兒園)建成投用,新增各類基礎教育學位約12萬個,新增學位數再次領跑全國。2022年力度進一步加大,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182所,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0.6萬個。2023成績與2022年相當。

今年全年,深圳計劃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130所以上,新增各類基礎教育學位17萬個。據官方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百萬學位攻堅計劃"已完成大半,新增基礎教育學位64.4萬個,跑出了基礎教育學位擴容的"深圳速度"。按照目前進度,如期完成整個計劃幾無懸念。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新增學位規劃方案是基於人口變化趨勢綜合測算後製定的,並且考慮了未來人口結構變化及人口增速下降的情況。2025年後,根據各學段入學適齡人口變化情況,深圳將出臺基礎教育學段調整工作指引,允許部分中小學校(幼兒園)適時調整辦學學段,避免區域學位供給不均衡問題。

在擴容基礎教育數量的同時,深圳也注重提升教育質量。其中一個做法是,通過推進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來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到2025年,深圳將組建80個優質基礎教育集團,實現全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全覆蓋。與此同時,深圳還將在教育質量相對薄弱的大學區優先布點優質學校,並將大學區內薄弱學校納入優質學校集團化辦學。此外,還將推動1~2個區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