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通車 中國「基建狂魔」又上新 集多個世界之最

6月30日,深中通道(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通車試運營前,深中通道建設者及家屬乘車參觀深中通道。圖爲建設者專列車隊行駛在深中大橋上。(中新社)

深中大橋正式通車試運營,據報導,這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羣工程,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不僅是中國「基建狂魔」又上新,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表示,「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中國人不能造的橋」。而在通信方面也是無縫覆蓋,在深中通道向海平面之下39米沉管隧道行駛,手機5G信號依然滿格。

來源:YouTube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深中大橋全長2826米,創下多項「世界之最」。主跨達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橋面距離海平面高達91米,相當於30層樓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淨空的海中大橋。主塔高270米,相當於90層樓高,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橋樑主塔。單個錨碇重約100萬噸,面積相當於17個國際標準籃球場,是當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錨碇。

由於身處珠江口颱風頻發區,團隊研發了全新的氣動外形,將大跨整體鋼箱梁懸索橋的顫振臨界風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禦17級颱風。

「拿下港珠澳大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中國人不能造的橋。」此前,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師林鳴如是稱。

深中隧道是世界最長的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樞紐互通-機場互通立交,建設中曾連續7節沉管毫米級對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由32節自重約8萬噸的巨型沉管首尾相接而成。爲讓這些龐然大物安穩入海,建設中採用了深層水泥攪拌技術(DCM)和被稱爲「水下3D打印機」的海底整平船等技術裝備,保證隧道建設不受沉降、泥沙回淤影響。

沉管安裝技術負責人、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常務副總工寧進進說,DCM工藝的應用,不僅解決了深中通道的施工難題,還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證明我們擁有足夠的自主創新能力。

據瞭解,中交集團2016年赴南韓考察DCM技術,韓方曾拒絕深入講解,同時禁止中方技術人員近距離接觸DCM施工船。

另據大公報報導,乘坐大巴進入深中隧道向海平面下39米沉管隧道中行駛,手機5G信號滿格,在伶仃洋中央網上「衝浪」暢通無阻。深中隧道實現信號無縫覆蓋,增設365套衛星導航的模擬發佈設備,確保整個隧道內無死角地發射北斗衛星相同制式的類導航系統。司乘人員可跟地面一樣的精準定位和衛星導航服務。

乘車進入隧道時,眼睛幾乎沒有察覺到變化。這得益於隧道內均勻分佈了9000多個LED燈。一段150米的天幕,將藍天白雲投影到隧道頂部,提高了司乘人員在隧道行車的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