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以生態環境“含金量”提升發展“含綠量”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王仁宏)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就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相關成效進行介紹。

黃潤秋表示,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統籌發展和保護成效不斷提升。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的“含金量”顯著提升。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人民羣衆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從2017年的不足80%提升到了2023年的91%以上。2023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的平均濃度爲30微克/立方米,比十年前下降了54%,重污染天數下降了83%,優良天比例也連續4年達到了86%以上。2023年全國地表水體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9.4%,比十年前提高25.3個百分點。長江干流連續4年、黃河干流連續2年穩定達到Ⅱ類水質。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5%,創造了歷史新高。全國森林覆蓋率去年達到了24.02%,本世紀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面積約1/4來自中國,先後命名了572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24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城鄉生態環境更加宜居。

着力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發展的“含綠量”明顯增加。一方面,生態環境部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累計淘汰落後煤炭產能10億噸、鋼鐵產能3億噸、水泥產能4億噸;95%以上煤電機組和45%以上的粗鋼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清潔電力體系和清潔鋼鐵生產體系。另一方面,加快推進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煤炭消費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從十年前的67.4%下降到去年的55.3%;燃煤鍋爐從近50萬臺減少到不足10萬臺;完成了北方地區3900萬戶的清潔取暖和散煤治理改造。同時,在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方面,十年來累計淘汰高排放車輛超過4000萬輛,新能源公交車佔比由十年前的不到20%提高到去年的80%以上,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水平也在持續提升。

堅決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高質量發展的生態根基更加穩固。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比超過30%,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建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種羣得到有效妥善保護,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各類突發環境事件也得到了妥善處置。另外,2017年以來全國累計完成18.5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2.4萬個鄉鎮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劃定了保護區,核與輻射安全態勢持續保持平穩,核安全防線進一步築牢。

全面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不斷改善。黨中央建立實施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等一系列重大制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態環境部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基本建立了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實現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實施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推動監測數智化轉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中國展現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作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莊嚴承諾,推動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成爲全球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