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館公開《黃牛》修復成果 受贈林玉山58件畫作
家屬再捐贈林玉山58件畫作給史博館典藏,圖爲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右二)、史博館館長樑永斐(右一)與林玉山家屬林柏亭(左二)及夫人蘇麗文女士(左一)。(史博館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國立歷史博物館於30日辦舉辦「守護·時光」捐贈儀式,現場貴賓一同合影。(史博館提供/張芷瑜臺北傳真)
國立歷史博物館於30日辦舉辦「守護·時光」捐贈儀式暨館藏《黃牛》絹畫修護成果發表,公開修護完成的《黃牛》原作與紀錄片,家屬再捐贈林玉山58件畫作給史博館典藏,史博館長樑永斐表示,積極爭取館內舉辦林玉山老師120歲紀念展,並透過館際合作擴大展出件數,充實臺灣文化內容。
史博館表示,林玉山爲嘉義人,1907出生並於2004逝世,自幼展露繪畫天份,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爲「臺展三少年」,創作致力觀察自然、勤奮寫生,善於使用膠彩、水墨,以動物畫見長,畫虎及鹿尤爲出名,戰後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生奉獻藝術教育,2003年更捐出行政院文化獎的獎金,由國立歷史博物館設置「林玉山先生美術研究獎金」以培育英才。
《黃牛》爲林玉山早期絹本膠彩,爲創作於日治時期少量存世的精采作品,原畫作因年代久遠,捐贈時畫作大面積曾遭受蛀蟲啃蝕,史博館隨即啓動研究與修護,搶救珍貴國家文化資產。透過此次公開修護完成的《黃牛》原作與紀錄片播放,展現堅守文物守護者的角色。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不登玉山不知臺灣山川之美,不識林玉山不知臺灣畫作之美」,林玉山用膠彩畫黃牛,水墨畫水牛,充分展現臺灣意象,也感謝修復師們修復《黃牛》,讓作品重新驚豔於世,也感謝林柏亭以及家屬們,再次慨贈林玉山58件作品成爲國家典藏,讓世代臺灣人可透過林玉山畫作,瞭解臺灣之美。
樑永斐表示,林玉山與林柏亭跟史博館的關係是「兩代情」,史博館歷年辦理多次林玉山個展與聯展,老師筆下的老虎享譽畫壇,捐贈作品經過整飭,必須讓作品產生感染力,讓大家看見修復後的現況是應該的,才能對藝術家負責、讓家屬放心。
樑永斐也宣佈,史博館會積極爭取林玉山老師120歲紀念展在館內舉辦,邀林柏亭爲策展人,並透過館際合作擴大展出件數,充實臺灣文化內容,落實部長政策,讓每件作品的故事被大家看到。
林玉山兒子林柏亭表示,《黃牛》應爲父親於昭和16年,也就是1941年,推薦出品第4回府展東洋畫部的畫作《雙牛》參展前試作小品,在此作完成前,父親更畫許多關於臺灣民間水牛與黃牛的素描稿,這些畫稿目前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他也表示,此次捐贈源於整理父親遺物時的啓發。
史博館表示,經過此次捐贈,現藏林玉山作品總計達87件,此次捐贈儀式史博館也於現場規畫展示甫修復完成的林玉山先生《黃牛》膠彩絹畫,分享史博館爲保存國家文化資產的努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