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傅作義投降中共──崩潰年代之11(蔣世安)

1974年4月19日,傅作義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傅作義1931年後曾任35軍軍長、綏遠省政府主席,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和綏遠抗戰。抗日戰爭時期,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條件,率部起義。中共建政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水利部﹑水利電力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圖文:新華社)

天津失陷,對北平的影響,至爲嚴重。傅作義函蔣介石,謂天津情況影響北平士氣民心至爲嚴重,社會言論竟明示對守城者之怨懟,士氣消沉,一般幹部至認爲已無前途,面對危局,憂心如搗。

傳聞蔣蔣介石即將下野,於1月20日派參謀廉壯秋自平來京向蔣請示。下午3點半見蔣,言由元旦文告起,北平和談氣氛太濃;又因北方軍官眷屬多居天津,第92軍及94軍之被俘放歸的軍官,因其本部在平,皆來歸部,而本部中自不能禁其不來,以是士氣益墮,今已無法再戰;但談判可以牽絆敵人,即現要求各守防地,不談改編或繳械;若不如此便打。傅擬得到一定辦法時,將軍隊交李文(第4兵團司令),傅本人去綏遠。

次(21)日,蔣即派國防部長徐永昌飛平,向傅傳達以下意見:第一,謀和希望與中央一致。第二,希望傅南來。第三,大量運出精銳部隊;如能給時間,有限度運出部隊,可和平交出北平。傅謂第一項原亦擬如此,但限於環境,已由鄧寶珊等出城談判,軍隊原建制原番號開出到指定地點,其高級官長去留聽便;唯共方須先派遣政工人員,此層爲傅所拒絕,正續商中。第二項傅初意去綏遠,尚有步兵4師,騎兵3旅,仍可整頓效力國家。經徐述蔣之意,以南方必須有幾個忠貞負望之軍官,方可撐持。傅至此遂允俟部署竣事,即去作總統(蔣)一隨員。至於第三項,現正擴修機場,但恐無大效果。徐於當晚9時許飛回南京。

事實上,到了1949年1月7日,毛澤東提出較爲寬大的條件,同時北平已在四面包圍之中。傅於9日派代表周北峰、張東蓀等與共軍代表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劉亞樓正式談判,共方開出的條件,是傅部人員一律不咎既往,所有張家口、新保安、懷來戰役被俘的軍官一律釋放。但爲部隊整編問題,雙方仍有距離,傅準備打,共方於16日提出最後通牒。傅以鄧寶珊爲代表,與共談判。至22日,與共方代表蘇靜正式簽訂《北平和平解放實施辦法》。

次日,傅致電徐永昌說:「自津淪陷後,北平戰局即萬分困難,士氣民心消沉浮動,迫不得已,於養(22)日上午10時雙方訂定軍隊保持原建制原番號,一個月後實行整編。在此期間,成立聯合辦事機構。希望中央全面和平早日實現。」

最後華北勦總所屬第4、第9兩個兵團8個軍25個師,完全改編爲人民解放軍,並宣稱其5項優待條例。連同天津被殲和被改編的國軍,計52萬餘人。

傅之「局部和平」的經過,在一些當事人事後的回憶中,頗多分岐,但就當時的文獻來看,較之一般見風轉舵者,顯有不同。

在此之前,蔣曾歸咎於「宜生(傅)又爲政治與虛榮所牽制,不願放棄北平而企圖固守,是無異自滅也。」

【未完待續,蔣世安專欄每週四刊出】

來稿請寄:[email protected],史話專欄歡迎書摘合作與歷史相關文章、照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