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遺校校友通訊 承載國軍遺族凝聚力(劉良升)
遺校校友通訊。(圖/劉良升提供)
父親於2019年8月底溘然長辭,享壽90。先父的一生就像是近代中國歷史縮影的一部分,他6歲而孤(因先祖父在淞滬會戰中陣亡),爾後經歷了抗擊日寇,國共鬩牆,播遷來臺,海峽對峙的烽火。同時他也見證了臺灣經濟奇蹟,大陸發展騰飛的榮景,所以坎坷的青少年時期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應該是父親最好的註腳吧!
我返回臺北弟弟家中,在先父生前的臥室書架上,一行排列整齊的《遺校校友通訊》映入眼簾。原來父親高中階段的母校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於驚濤駭浪的「大江大海1949」年,從南京將父親和一齊就學的300多名初高中同學安全送達臺灣,並於1958年6月,成立了校友會且印行了《遺校校友通訊》第一期,來維繫校友們的情誼,同時還承載了國軍遺族學校的精神和凝聚力。
開始十多年發行的校友通訊內容大多是世叔伯們自大專院校或軍校畢業後,投入工作併成立小家庭的喜訊,佐以他們的父兄在戰場上犧牲的壯烈史蹟、抗戰生活記實、在南京時期讀書的軼事趣聞、和描述國共戰火南移300子弟共同流離顛沛的險狀而辛酸。後30年的通訊則着墨於校友們拉拔第二代的甘苦分享、校慶日聚首同遊的喜樂、以及分隔3、40年後重返神州老家和遊歷故國河山的感慨。
邁入21世紀,最震撼的消息莫過於校友們暱稱的蔣媽媽,主席校董蔣宋美齡女士2003年在美國仙逝,化做文字的追思懷念躍然紙上。然而這近十年來的校友通訊除了先前的內容外,又多了世叔伯們離世的消息,讓字裡行間增加了無限的不捨與哀慼。
隨着遺族學校校友們年歲的增長,當年南京時期最年輕的小老弟今年都邁入85歲高齡。2017年底校友會宣佈因爲執筆者少,邀稿不易,難爲無米之炊,在最後一期85期寄出後,《遺校校友通訊》終究吹響了熄燈號,畫下了句點。
我特意保留了案頭上的兩本通訊。第72期的封面採用的恰是1948年時,風華正茂的蔣夫人與臉上洋溢着青少年羞澀的世叔伯們,在南京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校本部的合影留念。而85期的終結版則引用了婦女聯合會,爲創會主任委員蔣夫人誕辰紀念所舉辦的追思禮拜的照片。這兩張封面照片深深刻畫出曾就讀國軍遺族學校的父執輩們,從人生的上半場賽事,到即將謝幕的生命終了,每時每刻對蔣夫人的孺慕感恩。
這合計85期遺校校友通訊的發行,伴隨了一甲子歲月的流逝,留下了父親和鐵哥兒們的雪泥鴻爪和心情感言。縱然父親的世代遲早會淡出時代的舞臺,但是他們幼年失怙的無奈,和相對曲折精采的人生,一部分都以文字保存下來了,這或許是先父離開我們的一份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