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節炎日:中醫提醒:關節“炎”重,可以這樣辦
今天,正值第二十五個“世界關節炎日”,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壽命的延長,關節炎的發病率大大增加,被稱之爲世界第一大致殘慢性病。據統計,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其中1億人患骨關節炎,超過1650萬人患類風溼關節炎。在亞洲,每6個人中就有1人患上關節炎這種頭號致殘疾病。
有關資料顯示,關節炎在我國的總髮病率約爲13%,60歲-75歲發病率高於50%,75歲以上人羣發病率則高達90%。近年來出現了明顯的年輕化趨勢,不斷佔據成爲我們身體的主導,成爲我們身體的隱形殺手。
中醫講求陰陽調和,內外合一,關節炎的出現主要是由於體內氣血淤積,溼氣過重,天氣轉冷時,身體得不到陽光的補給,冷暖失調,冷風趁機從膝蓋中趁虛而入。
中醫對於關節炎的治療主要的方法有五種:
第一種是最普遍的拔火罐,對關節及體內的溼氣進行及時的清除;
第二種是運用最爲廣泛的鍼灸,主要通過刺激膝關節周圍的穴位,對身體進行調理,達到氣血通暢、祛溼寒、化瘀的效果,讓身體恢復自然狀態;
第三種是口服草藥湯,活血身體中的各大靜脈,使體內淤血暢通,同時強壯健骨讓血液活動,使身體進行有效循環;
第四種是推拿,通過手或肢體其他部位,按照各種特定的技巧動作,在身體的特定部位進行穴位刺激,打通體內堵塞的任督二脈,調理氣血;
很多人因受不了疼痛或藥草的苦味,第五種療法可以讓關節恢復生機,這種療法爲中藥膏和中藥熱敷,前者是將中藥材熬製成墨黑色,貼於關節處,可緩解療效;後者則是純粹熱性的治療方法及中藥熱敷,起到除溼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於關節的保護至關重要,儘量減少關節的過度使用,如長時間的站立、步行、登山等,都有可能造成關節的磨損,引發關節炎。其次,秋季氣溫逐漸轉涼,要儘量避免關節受寒,使關節周圍的肌肉和血管收縮,造成血液循環不暢。
中醫簡介
張廣星,男,主治中醫師,師從國醫大師李世懋,滄州二院名醫王慶海,並自購中醫藥相關書籍100餘本,精心研讀,頗有所得。能夠熟練運用中藥、鍼灸、推拿等特色療法治療骨科疾病、婦科疾病及內科雜病,尤其擅長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滑膜炎、乳腺增生、月經病、便秘、失眠、眩暈、鼻竇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