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了拂衣去,張勇任逍遙

作者 | 詹方歌

編輯 | 邢昀

9月10日晚間,新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發佈全員信,確認當日已按計劃完成集團管理職務交接,阿里正式進入“蔡吳”時代,蔡崇信接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集團CEO。

但出乎外界意料的是,張勇卸任的職務,除了集團層面的董事會主席和CEO,還有阿里雲所有職務。

三個月前,張勇在內部信中表示,目前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工作已經開始啓動,正處於最關鍵時刻,要求必須全身心投入其中。可以說,專注阿里雲的業務發展、籌劃上市事業,是他卸任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的原因。

彼時張勇以“再相會,任逍遙”爲結語,既告別過去,又對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未來充滿憧憬。如今,這一場謝幕變爲徹底抽身。目前阿里雲董事長與CEO交由吳泳銘兼任。

在這場榮譽退休中,逍遙子張勇獲得了至高的評價,被授予阿里史上第一個“功勳阿里人”的榮譽稱號,同時阿里宣佈投資10億美金支持張勇設立面向未來的科技基金。

從中國市值最高電商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到內部創業者,再到投資者,短短三個月張勇的身份發生鉅變,背後不僅有個人航道的重新錨定,更暗合着企業的變革與重塑。

1、徹底抽身

蔡崇信全員信發佈的兩天前,張勇剛剛以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身份,傳遞了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火炬。

阿里巴巴是杭州亞運會的官方合作伙伴,阿里雲在其中擔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聖火傳遞後,張勇被記者團團圍住,被問及今年阿里雲發展和變革的着力點在哪,他從容應對:讓算力更普惠;讓AI更普及。

兩天後,他卸任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職務,同時與阿里雲的關係畫上了句號。

2023年3月,阿里啓動了24年來動作最大的一次組織變革,試圖釋放各個業務板塊的活力。此後伴隨季報發佈的六大業務集團董事會成員名單顯示,作爲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的張勇,六大業務中只在阿里雲董事會出現,這些都暗示了張勇或將退出集團層面的管理工作。

在具體業務線上,張勇對阿里雲的投入越來越高。2021年7月,張勇曾表示,阿里雲是阿里巴巴面向未來的第二增長曲線。除去傳統的電商板塊,阿里雲代表着未來的希望,在阿里收入盤子中佔比約9%。到2022年底張勇親自掛帥阿里雲,在激烈的競爭環境和變化的國內外形勢之下,阿里雲的優勢和增速都開始陷入瓶頸期。

2023年初,大模型火了,張勇在2月的財報會上,多次用“激動人心”來形容未來可能出現的變化,並不遺餘力地爲阿里雲站臺。

2023年4月,他親自在雲峰會上發佈大模型進展,帶隊公佈類GPT大模型“通義千問”及其應用規劃。會上,他表示,阿里集團內不同性質的業務,接入大模型後都可能做到“以前不敢想,也沒想到的事情”。“所有行業、應用、軟件、服務,都值得基於大模型的能力重做一遍。”

同時,張勇宣佈了阿里雲的新促銷措施,他甚至在會上承諾,未來會將算力成本降低到現在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8月末,阿里雲還邀請了多位大模型領域的優秀創業者共同進行閉門交流。張勇給這場閉門會取名“西溪論道”。合影中,他被其他創業者簇擁在中心。根據《極客公園》的報道,張勇全程參與到創業者的羣聊中,記了滿滿幾頁筆記。

短短十幾天後,逍遙子遞出了辭呈。

不過在此之前,雲智能集團的調整一直在進行。作爲阿里此次拆分中最徹底的業務板塊,阿里雲按計劃將“通過向股東分配股息的方式,實現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8月13日,內部宣佈釘釘將不再由阿里雲分管,成爲獨立的“N”公司,過去執行的“雲釘一體”戰略進一步弱化。

同時阿里“創一代”迴歸的語境下,離開釘釘三年的創始人無招以嘉賓身份意外空降8月下旬舉行的釘釘生態大會,迴歸創業初心,外界一度解讀,無招可能要回歸阿里。

卸任阿里雲董事長與CEO職務之後,張勇與阿里的鏈接被重新界定。蔡崇信在公開信中表示,“逍遙子將換一種方式,繼續在阿里和我們一起奮鬥”,集團將投資10億美金支持逍遙子設立面向未來的科技基金,協助阿里對未來的科技佈局打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目前,張勇仍是阿里合夥人,並且爲合夥委員會成員。同時2023年5月,阿里季報中公佈的新設立的資本管理委員會、合規與風險委員會,張勇分別擔任主席及成員。

2、事了拂衣去

今年是張勇在阿里的第16個年頭。從2007年入職以來,張勇大部分時間的主陣地都在淘天。淘寶網首席財務官、天貓總裁、淘寶網董事局主席、淘寶中國和天貓法人及董事長,他都做過,而最爲人們所熟知的身份則是“雙11之父”。

蔡崇信的全員信中,對張勇在阿里的功績做出了最精準的四句話總結:

“他創造了雙十一這個家喻戶曉的全球消費者狂歡節、帶領天貓快速發展推動了品牌企業全面互聯網化的大潮、帶領團隊讓阿里順利跨越到無線時代、帶領集團在多個領域和全球進行佈局。”

張勇做財務出身,曾經在安達信和普華永道工作了十年。老牌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經歷給了他踏實肯幹的工作態度和彬彬有禮的處事風格。

作爲職業經理人,張勇扮演的一直是守成角色,順風局裡,他懂得如何乘風而上,把阿里一路送上高增長的熱氣球。然而面對阿里龐大的組織慣性、複雜的信任結構,又很難輕易去做一些過於激進出格的嘗試,更難有顛覆“蕭規”的勇氣和魄力。

張勇的離去,實際上一直與另一個問題相生相伴:“阿里如何能更好”。

2020年10月,阿里市值來到新高,但同時一個個問題撲面而來。監管壓力巨大,反壟斷大風起兮;內部組織效率降低,業務冗雜,增長放緩;更關鍵的是,外部競爭對手虎視眈眈,不論是切中下沉市場消費訴求的拼多多,還是通過直播撬動電商板塊的抖音、快手。電商大盤的蛋糕沒有變更大,但是分食者衆多。

以2022年GMV爲例,阿里8萬億+,京東、拼多多3萬億+,抖音電商1.4萬億+。雖然在絕對規模上,阿里的電商板塊仍然是無可爭議的老大,但是增速放緩顯示出發展瓶頸。

顯然,阿里當前陷入的被動局面,不是張勇單方面造成的,正如馬雲在內部會上所說,“阿里過去那些賴以成功的方法論可能都不適用了,應該迅速改掉”。在面對拼多多、抖音等後來者的競爭中,破局是有代價的,對張勇而言,未必能擔得起。

隨着“蔡崇信、吳泳銘”時代的開啓,更具有開拓精神、破局魄力,白手起家的創一代們迴歸戰場,不過他們如何尋找打開局面的更優解法,仍待揭曉答案。而更加緊密的信任鏈接,會讓“開方子”這件事的摩擦成本降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