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大陸新對策 東方不亮西方亮(蘇泳霖)

大陸國臺辦宣佈恢復臺灣石斑魚輸入。圖爲屏東養殖業者抓石斑魚。(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商務部宣佈對臺貿易壁壘調查結論後,決定中止ECFA下12項臺灣石化產品的關稅減免,但時隔1日,大陸海關總署又宣佈恢復部分臺灣石斑魚進口,國臺辦發言人補充這是歸功於蘇清泉等藍營地方人士的努力。選前大陸對臺經貿的兩手策略,立即引發綠營「反介選」的高分貝批判,但如果只盯着2024選舉看,顯然是自降格局。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有關是否中止ECFA的討論,早在蔡政府第二任期開始前後,就在兩岸輿論界充分醞釀,大陸民間和學者不乏急切呼籲大陸停止對臺讓利、「不讓民進黨賺錢搞臺獨」的聲音。不過,這些聲音如果在真正的行家看來,大部分都會一笑了之或不以爲然,因爲在當今兩岸貿易結構之下,ECFA及早收清單的零關稅讓利,只是象徵意義而已。

若翻查近年來兩岸不斷升高的貿易額,其中權重最大、也讓臺灣賺錢最多的根本不是來自ECFA早收清單,而是大陸自臺灣大量進口的半導體電子元件。因此,蔡政府不斷宣示不願看到ECFA中止,其實是「維持現狀」策略的展現,以此告訴國際社會,兩岸協商雖然中斷,但民進黨政府依然願意履行馬英九時代兩岸的既有協議。

同樣地,北京評估了將近4年,才決定在2024選前以對臺貿易壁壘調查作爲藉口,做出中止ECFA的動作,事實上也可能是一種政治宣示:如果民進黨在2024之後繼續執政,意味着大陸等了8年之後,徹底不再「寄希望於臺灣當局」,因而不會再繼承過去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籤訂的協議,賴清德若上臺,賴政府或被北京界定爲失去代表臺灣人民行使公權力的資格。既然如此,ECFA還有什麼意義延續呢?

如果順着上述脈絡,就可以看到近期大陸對臺經貿兩手的深意,簡言之就是:如果2024政黨輪替,國民黨上臺,還可以維持「寄希望於臺灣當局」的路線,即北京願意繼續和新政府維持形式上平起平坐的兩岸協商;如果賴清德勝選,北京對臺政策將只剩下「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因而將訴諸「直接治理」,一是可能繞過所有由民進黨掌握的部會、縣市政府或公權力機關,二是可能大力吸引臺灣人赴福建融合示範區,自願以「居民」身分接受管理。

如此一來,北京在選前一手預警將斷掉ECFA,另一手透過藍營縣市或地方組織管道恢復臺東釋迦、屏東石斑魚等農漁產品銷陸,其實已經隱含了一旦賴清德勝選後,對臺經貿的新治理模式,那就是「北京官方─臺灣非綠縣市(或基層業界)─在地士農工商」。換言之,毛澤東的名言「東方不亮西方亮」有可能成爲民進黨繼續執政的情境下,對兩岸經貿關係前景的預言。從這個意義來看,民進黨其實應該意識到2024選舉「穩贏了」,但即便贏得的政權也「不穩了」。

(作者爲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