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淡水河防 斬首戰門戶大開(陳國銘)

關指部聯兵1營負有全時戰備、固守淡水河道安全之任務。(記者陳彥陵攝)

在陸籍潛艦艦長駕艇口述筆錄,以及13日發生後坑溪橡皮艇入侵事件,海巡署坦承未能及時偵獲後,再度引起民衆對淡水河防以及紅色沙灘防務的重視。

淡水河防的重要來自於對斬首作戰的想像,這種想定是共軍兩棲特戰部隊溯淡水河而上,在萬華地區上岸並與總統府衛戍兵力交戰後擒殺總統,這個斬首戰的想定隨着共軍各類兩棲登陸艦以及氣墊船的運用而被放大。

整套淡水河防的想定爲海空軍主戰機艦截擊、陸航直升機與21砲指部的火炮支援,當上述部隊都被擊潰後,殘餘的陸軍部隊要怎樣防守的問題,以公開資訊來看整個八里/淡水地區爲關指部與機步269旅的防區,但陸軍機步與裝甲單位直射火力的交戰距離有限,因此整個淡水河防會在作戰區(六軍團司令現在稱指揮官)的命令下,得到軍團直屬部隊的支援,這支兵力就是53工兵羣。

工兵除了架橋開路外另一項專長就是爆破,因此當關渡大橋落成後,軍方內部就出現爆破大橋阻塞河道的想定。這是陸軍「拘束」與「打擊」想定的既定產物,工兵爆破大橋,再由其他部隊進行打擊與殲滅。

工兵阻塞的想法出現在許多地方,例如爆破港口的「固封毀港」甚至是爆破雪山隧道等想定出現,其實都在工兵單位的教範內,但這對承平時期的民衆卻是難以想像的事。

在民智大開以及用路人需求大增之後,爆破關渡大橋的想法已漸漸不可行,因此工兵單位很努力的在達成防守河道任務,以及不干擾民生用途下取得平衡,這種妥協的作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大橋橋墩附近掛上爆裂物,以及用自己的建置輸具設防。

用工兵自己的物件設防速度最快,因此過往在M3浮門橋車引進後,陸軍曾經在淡水河道中連結多輛M3浮門橋車,驗證這種「海上長城」的可能性,近幾年則演變出以M3浮門橋車爲載具,攜帶各項爆裂物、繩索、固定爆裂物的混凝土樁、錨釘等,期望以河道或航道下布放爆裂物,阻礙共軍這類斬首部隊的前進速度,這些項目就是今年漢光39到漢光40號演習的科目。累積過往漢光演習的經驗,大約工兵部隊能做的也就是這些科目。

軍方公關上比較可惜的是,一再鼓吹淡水河防的重要性,但漢光演習期間卻只會展現53工兵羣的堅強戰力,大衆透過鏡頭已經知道淡水河防「拘束」兵力拘束敵軍有成,但打擊部隊呢?

既然淡水河防很重要,那軍方高司就必須把部隊最堅強的戰力,透過漢光演習展示給大衆看。來年漢光41好演習,除53工兵羣支援油車口與淡水營區間的防務外,不妨在淡水河道周邊安排反甲車輛模擬射擊,具體來說就是將本次天馬操演中,實彈射擊成績不盡理想的裝甲悍馬,以1或2排悍馬車沿河道模擬接戰,這不就是陸軍對淡水河防重視的最高表現?

軍方要鼓吹淡水河防的重要,或是加強民衆對國防的信心這都是好事,但完全把河防任務交給工兵,或是有其他單位連動形成戰力卻不讓民衆知道,那休怪來年民衆還是會有:陸軍以三國時代連鎖鐵甲火燒戰船的超時空想像與接續的詈罵。

(作者爲《全球防衛雜誌》採訪主任)